音準的問題
二胡的音準是初學者遇到的一個較難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學生聽力沒有問題,在練琴時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音準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就怕在練琴當中不嚴格,又不用耳去辯聽,養(yǎng)成了些不該出現(xiàn)的音準毛病。如常見的指距不準確,一指容易偏高,小指習慣性偏低,半音關系模糊,換把時忽高忽低等問題。在課堂上,教師糾正一下好一點,一回家又回生了,這種反復不能及時糾正音準問題,對深化二胡學習是很有害的。對于音準教學,我一般是采用一聽、二看、三糾正的方法。即要求學生重視聽覺,音準與否主要依靠耳朵來辨認,這是主要的方法。其二是看,是借助目測來鑒別音準(則利用目測指距、把位的方法)。三是經(jīng)常糾正,凡碰音不準就要及時糾正,決不輕易放過每一個不準的音,開始糾正速度上可慢一點,到聽覺靈敏度提高了,糾正的速度就快了。
節(jié)奏問題
節(jié)奏問題也是少兒學琴又一個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往往是由于識譜上的障礙而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耐心地糾正節(jié)奏上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安排時間教學生的樂理和識譜,教師在上新課時,首先要讓學生唱譜,講解樂曲中的節(jié)奏和應注意的問題。少兒學琴一般在節(jié)奏上容易出毛病的是在換小節(jié)時拖節(jié)奏或搶節(jié)奏,切分音、休止符的節(jié)奏不穩(wěn)定,強弱拍節(jié)奏不清。有些問題的解決是有一定的時間,對初學二胡的少兒來說,邊上專業(yè)課,邊上樂理課邊上識譜課是件非常有效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潛移默化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于放松問題
放松是二胡演奏中一個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有些孩子一拉琴,渾身緊張,從頭部到兩肩及整個身體都處于僵硬狀態(tài),僵硬的動作是沒有彈性的,音質(zhì)呆板,音色晦澀,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練習方法。二胡的放松,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放松,演奏時兩肩、兩臂及手部(包括整個身體)都要松弛,運弓時,手腕不能僵硬,弓毛壓弦的力量不宜過大、過重,推拉弓要有程序(注意手腕靈活),演奏中還要注意呼吸均勻自如。放松是要通過反復練習和實踐才能達到?偠灾,要想獲得最佳的音色效果,放松是本。放松并非不用力,而是用力恰到好處,要在放松的基礎上來用力,這樣發(fā)出的音色才優(yōu)美動聽,音質(zhì)結實飽滿,旋律流暢而圓潤。
換把問題
在二胡演奏技術中,換把非常重要,是擴展二胡表現(xiàn)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學習二胡的重要一課。剛開始學習換把,學生在心理上容易產(chǎn)生緊張狀態(tài),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放松不夠,虎口緊夾琴桿,造成換把時堵塞、不流暢,同時由于學生換把時不注意持琴角度。換把時,音不準或者動作又沉重又笨拙。教師要給學生多做換把示范,講清換把的要領和注意的問題,換把是從一個把位移到另一個把位的演奏動作。初學換把時,要嚴格遵守以手帶指的方法,也就是上行換把時,手腕要領先下去;下行換把時,手腕要先帶上來,這種手先行的動作,雖然在快速換把時不感明顯,但仍然存在,因為換把是由上臂、小臂、手及手指的聯(lián)合動作來完成的,學習換把時可采取分階段進行,在第一把位音階熟練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把位的練習,然后再繼續(xù)一、二、三把的換把練習,換把練習要特別注意音的準確和減少虎口對琴桿的磨擦力,這不但使上下?lián)Q把靈便,而且還可使琴身保持穩(wěn)定,同時在練習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步一步地深入,從慢練起,待熟練后再逐步加快。
揉弦的問題
二胡的揉弦是為了美化音色,是為樂曲服務的。在少兒學習二胡一個階段后,為配合樂曲教學,即可進行揉弦技術練習,對少兒來說,初學揉弦應該掌握腕揉法。對其它的揉弦(壓揉、滑揉)可暫不接觸,因為腕揉法是二胡揉弦技法中較常用的方法,必須首先學會,少兒手形小,軟度好,接受快,提前開始學習揉弦是較有利的。只要教師示范動作做得清楚,要領講得透徹,學好揉弦是不會有困難的。關鍵是以手腕(上下揉動)來帶動手指的各關節(jié)上下波動,使手指均勻的揉幅振動琴弦發(fā)出圓潤、柔美的音波,增加音樂的感染力。在學習揉弦過程中,對少兒的常見毛病要及時糾正。如由于左手的放松不夠而造成的揉速不均勻,發(fā)出陣陣的壓弦的緊張感,或者忽快忽慢,忽重忽輕現(xiàn)象,還有由于手指力度的緣故,往往指尖部按不住弦,手指隨著揉弦往下滑,越揉越高,同時還要提醒學生注意揉弦的速度、力度要適當,過大、過快、過重、過輕都會影響揉弦音色的。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