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信心,他们所最恐惧的不外乎是:听众、剧场环境、乐器质量、记忆力等。为“战胜自我”,克服内心慌乱,限定胆怯感,演奏者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意志力,首先是自觉性。既然决定出场演奏,那就要提起勇气,摒弃各种不利的杂念,一心投入到即将参加的音乐会的准备中去。果敢和信心永远是器乐演奏者参加演出时必不可少的,否则那会是对音乐会的准备不充分所致。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缺乏自信和出现怯场之时,大多是对作品练得不熟或最难点尚未掌握好。假如将全曲练会练好,那会使演奏者更加充满信心,力量充沛。
坚定性是重要的意志品质,它保证演奏者成功地完成预想的决定。自制力强的学习者会精力饱满地坚持系统学习全程,并毫不动摇地通向终点,不论会遇上哪样的困难。即使目标是到音乐厅公开演出,意志力也会驱使演奏者坚定地有计划地投入到演出准备中去,在演出时完整地完成既定的演出任务。
自制力或坚持性,即不论在乐器演奏中出现任何情况都善于控制场面的能力,也同样是高贵的意志品质。在重要公开演出中,更需要巨大的坚定性、精力集中和善于自我控制。哪一个器乐演奏员不曾在合奏、重奏以致独奏中出现过极窘的情况呢!按键由于唾液而发出“吐噜”声,哨片突然在个别音中出现“啸音”,或者突然“压不住”嘴子了,提琴琴弦突然断了。所以演奏者要有自控能力,不慌不乱,迅速排除障碍(如在第一个休止时抹掉键下积水,移换一下哨片位置等),而更主要的是故作未出现异常情形。此外,吹奏者还应学会对已出现的纰漏不加理睬(如偶然出现的错音,或者忘音等),因为如果纠缠在临时误谬上,会阻碍整个作品的顺畅。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具有坚强的意志行为,不但会克服内外障碍,且可锻炼自己的意志与性格——促进本身珍贵的意志质量的形成、巩固与发展,这是音乐演奏家不可缺的职业需要。
七、才能
众所周知,才能是人的心理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人的能力会影响知 识、本领和技能的获取,但并不表现在这些因素本身,而是获取的进程,因为关系最大的是,这一进程迅速、深刻和牢固的程度,才是衡量一个人才能的准则。才能的大小只由 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加以肯定。如车工的才能看他加工金属件,画家——看他绘画过程,音乐家则评价他的演奏等等。具体才能发挥到高级水平,可称为天才。这样的人能够成功地独立完成并且是原汁原味的最复杂的工作。不过,即使是最具天才的人,若不经过长时间的顽强苦练,也难以技能纯熟。在打磨自己的过程中,养成有益的生活经验,完善必不可少的知识、本领和技能综合训练,弥合对创作任务的理解与正确的解决方案之间的断层。
才能的训练需要对某项活动的强烈兴趣,随着专业训练而高涨,而且特定的才能训练还同个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直接关系。在我国,对某些具体才能积极发展,并不是目的。即使最具天赋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培养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高尚的道德信仰、完美的人格、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一个从事音乐事业的人,自然必须在音乐听觉、节奏感、音乐记忆有专长,还要具备善于领悟音乐内涵及其他方面的才能。
对音乐听觉的解释是两种能力:调式感、听意象能力。调式感是从情感上分辨旋律音 的调式功能,这是同音高感与对旋律对音准的感觉认知能力密不可分的。听意象能力是任意运用听觉概念以及反映音高进行的能力。这一能力是根据听觉再现旋律,在唱歌中更是如此。此能力达到高度发展时称之为“内听觉”。它便是音乐记忆与音乐想象的内核。
节奏感是强化(动感)感受音乐,从情绪上感受音乐节奏的表情并准确地使之再现。这种能力在于及时感受,瞬时再现。
感受音乐内涵的能力,对于音乐家是非常重要的。凡是选择音乐为专业的人,不论是在听到、本人演奏或进行创作,在遇到这一优雅艺术时,都不会不产生内心的冲动。善于体会音乐内容“音乐基本特征”的能力,是“应相当细致地分别感受、‘倾听’音乐”。必须指明,前面所提及的各种才能理论上似乎是独立存在的,而实际上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可见,这里讲的不是有这种才能或缺少这种才能,而是讲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共同的音乐才能是从事任何种类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
结语
根据综述的器乐演奏心理学,可得出下列结论:
1.器乐演奏要演奏者完成一系列受大脑支配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心理过程与状态,完全因人的才质而异。
演奏者借助感觉而获得演奏过程中各种必不可少的信息细节。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演奏者的听觉、视奏、触觉以及肌动感觉。听觉是为音乐流动定位;视觉用于识谱;触觉助你必须同乐器接触的位置;肌运动是要你及时准确地执行全部演奏动作。所有这些感觉加在一起,将成为认知和掌握道路上复杂独特心理活动形式的传达者。
2.知觉是感觉事物与现象的整体反映,使演奏者有可能再现一系列综合分析行为(听、研究作品),从全曲到细节,到部分(每个单位结构,音乐语言要素),再从部分到全曲的相互补充。认知音乐的过程是艺术地解析思考音乐的基石,靠的是音乐演奏者在感情、自动动作、时间、情绪等方面的专业与生活经验。在感知音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超前反映”原则,这会使器乐演奏者不单感应到每一音响要素,还可以预见音乐材料的后续发展。
3.思维是认知所反映事物、现象有其本质特征的最高级阶段,是以理解、判断、推论的形式互为表里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器乐演奏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例如,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目的明确的思维工作有三个阶段:对整个作品构思的总体感觉,不计细节;演奏构思具体化,即细致地分析全篇曲谱各章节;“通篇”试奏,全面感知作品,并对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成果给予评价。思维才能的典型特征,是灵活、快速并独立进行,并以此判断演奏者是否才思敏捷,智力超群。
4.记忆是识记、留存与再现所体验到的现象、过程与知识等,对演奏家职业作用非常之大。器乐演奏者所应具备的听、视和运动记忆,是音乐记忆的几个单元。然而这些单元并不能以“单一”形式出现,而是以视听、听动、视动听综合记忆表现出来。在这些联合运动中,听音是全部音乐记忆的核心。演奏者在记谱过程中所依赖的是大脑的综合分析活动,还有内听力,内听可以提供已发出的声音。识记久暂与是否牢固,取决于个人的才质、音乐内容和演奏者对该曲兴趣的浓淡。
5.情感与情绪是人一生中永远存在的,同音乐艺术演奏关系尤为密切。任何乐器精湛而艺术性强的演奏都需要感情充沛情绪饱满,神态漠然是无法达到和表达音乐作品的构思的。器乐演奏应善于表达各种情态(忧伤、欢乐、壮丽等),此情感要求声音明快、 温情和情绪化。同时还应该声音昂扬,首先是真实、智慧与美感。器乐演奏家应当以这些质感组织,指导自己的音乐活动,作为自己的创作目标,决定实现这些任务的途径与手段,满足自己智能的需要,给予所演奏作品与本人的演奏以美学评价。
6.人的意志力,是达到既定目的的必需条件,以意志决定形式或同积极的理性思维贯穿始终。其核心是相互行为的链接,即:理解、目的,确定行为动机,选定实现目的手段,删除不利条件,接受并实现决定。上述意志行为,在演奏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因为,坚强的意志力会助你吐音、换气、指导唇、舌、手指动作,评价演奏的音响效果, 也就是监督演奏全过程。
坚强的意志力是在每日的练琴中练出来的,在练琴中演奏者要克服许多困难,为达到演奏目的要表现出耐心和坚定性。独奏演出更需要出众的意志力,不论是在准备时和在准备过程中,都必不可缺果断、顽强和锲而不舍的自制力。这些珍贵毅力品质的形成,个人的品性起很大作用,但日常不断克服困难的训练,也会锻炼意志和性格,建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
7.作为心理能力的才能是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条件,对于音乐演奏家,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是指音乐才能,如良好的音乐听力,精确的节奏感,发达的音乐记忆,对音乐启发的激情以及其他等。此外,学器乐还要有专业要求的材质——生理解剖方面(唇的形状与构造,牙齿与下颌的构造、舌型、指形),还要加上音乐思维的主动性与发挥水平,以及情绪意志等方面。只有这些资质才能配合得当,方得造就出无愧于这些天赋的、高超的演奏大师的最佳条件。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与艺术》李璞珉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音乐能力心理学》捷普洛夫著,孙晔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音乐的情感与意义》 伦纳德·迈尔著 何乾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4]《音乐家心理学》 柏西·布克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版
· 器乐演奏技术问题探微
· 贵州省举办“音乐之声”少儿器乐演奏比赛
· 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高考专业——民族器乐演奏专业
· 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的启示
· 如何正确保护器乐演奏者的听力
· 我国的民族器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