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接觸到廣東音樂名家呂成文先生用高胡演奏的《步步高》、《平湖秋月》等廣東音樂,甘尚時更被“中國的小提琴”——高胡的感染力所震懾,從此,在學小提琴之外自學高胡。
1950年,甘尚時從家鄉(xiāng)來到廣州,以小提琴考取了青年文工團,后因樂團需要有人搞民族音樂,而這正符合他的興趣和所長,從此走上了高胡演奏之路,并一生為伴。
因為當時正是解放初期,文工團經(jīng)常要以宣傳隊的形式到各地演出,這使他有機會博採眾長。每到一個演出地點,他都想方設法向當?shù)孛麕煂W藝,向同臺演出的行家學習,并請教民間藝人,從韻味、風格到弓法、音色、揉弦,吸取換把和跳把的技巧,演奏技藝在這期間得到了很大鍛煉和提高。后來,他又到了華南歌舞團,一躍坐上了樂隊高胡首席的位置,從此走向音樂人生的頂峰。
印象派
平易近人,藝高而氣不傲
到了甘教授居住的社區(qū),記者向一位元保安打聽甘教授所住樓宇的位置,保安問:“是拉琴的那個教授嗎?”記者奇怪。保安說,甘教授很出名,人又和藹,很多鄰居和保安都認識他。還告訴記者,甘教授剛從香港演出回來。未見甘教授其人,記者已從一個普通保安那里瞭解到了生活中甘教授的為人。后來接觸,發(fā)現(xiàn)甘教授確實是一個平易近人、并且非常謙虛的人。
甘教授製造了一個音樂世家。兩個女兒受他薰陶,從小就愛上了音樂,并學習高胡演奏,后來雙雙考入星海音樂學院器樂系學習高胡,F(xiàn)在,大女兒在中國唱片公司廣州分公司做音樂編輯,二女兒在澳洲從事美容行業(yè)。對在高胡演奏方面造詣頗高的二女兒改行,甘教授比較寬容,他覺得,只要能為社會做貢獻,那就應該支持她的選擇和事業(yè)。
甘教授對音樂的酷愛以至于在此方面的投入也相當奢侈。他認為,學習音樂就要從聽音樂中體驗音樂的情感和尋找靈感。所以,甘教授在1985年就投資7500元從香港購置了一套音響,這種消費在當時比較超前,到現(xiàn)在,家中的音響已經(jīng)換了幾代。而最驚人的是,甘教授幾十年來收藏的唱片、CD已經(jīng)多達六千余張,從客廳的壁柜、書房的書柜到臥室,密密實實都擺滿了。
而他對茶文化的迷戀并不次于音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甘教授開始收藏各類名茶和紫砂壺。他覺得,水是生命之源,中國又有豐富的茶文化和茶藝,茶能養(yǎng)人,茶壺又有欣賞價值,所以對它們的收藏興趣越來越濃。在他家的客廳里,茶葉和紫砂壺像藝術品一樣被寶貝地擺放在博古架上,當中不乏珍品。
藝術人品
“功業(yè)逐日與新,名聲隨風而流”
一位元知名的廣播音樂編輯曾撰文盛讚甘教授的琴藝和盛名,并借用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一詩讚歎:“功業(yè)逐日與新,名聲隨風而流”。
此話正是對甘教授藝術成就和藝術人品的寫照。他認為一個音樂工作者和教育者,要嚴于律己,虛懷若谷,誨人不倦,要謙虛向前輩學習,向同行學習,向?qū)W生學習,要善于吸取國外企業(yè)的科學演奏精華,所謂“藝無止境,惟獨勤奮”。只有這樣,才能為真正繼承傳統(tǒng)和不斷發(fā)展民族音樂事業(yè)做出有益的貢獻。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