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髏之舞
錄入時間:2011/3/16 16:35: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交響詩《骷髏之舞》 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響詩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樂曲是根據法國詩人亨利· 扎里斯的一首奇怪的詩寫成。
在交響詩《骷髏之舞》中,圣—桑為了表現死神這個并不高明的提琴演奏家,他在獨奏小提琴聲部標明:空弦“E”音,要降低半度,成為“降E”,以獲得音響不準的特殊效果。
樂曲欣賞
圓號迷離的長音,猶如暗淡的月光,灑向空曠陰森的墓也死寂之中,豎琴同同一個音模仿鐘聲,敲擊十二響。這時,從弦樂組輕輕泛起的和聲霧精,索繞著一塊塊冰冷的墓石。
萬籟俱寂。子夜來臨……
突然,弦樂低聲區(qū)發(fā)出均勻的撥奏聲,那是死神打開募門,邁著沉重的腳步,從深黑的地獄破土而出。它手持一把破舊的提琴,絕望寂暗的四周,就吱格吱格地調起弦來。圣一架運用泛音奏出空曠的五度音程,繪聲繪色地勾畫出這個低劣演奏家的笨拙動作。
在死神召喚下,魔怪從墓地中奔跑過來。它們在一支呆滯的圓舞曲伴奏下,擺動軀體,尖嘯著,舞蹈著。
最初,舞曲主題在閃爍慘淡光色的長笛中音區(qū)奏出,它生硬地移動著音符,驚額地發(fā)出滑音。很快,它就竄到管弦各個聲部,用不同音色為丑惡的舞姿點綴上一些華彩與裝飾。當管弦全奏之刻,洶涌的音響把骷髏狂舞的暴烈氣焰推向高潮。
群魔狂歡中,死神站在骷髏中間,用小提琴奏出一支悲歌。半音下行的細膩音符,三拍子的輕靈節(jié)奏,使這個主題哀婉凄楚,柔媚沉郁;它在猙獰的白骨堆中顯得異常動聽。這大概也流露出那些亡靈對人間萬物的一點眷戀之情吧?!在死神吱吱格格調弦之后,這個圓舞曲主題象影子一樣,跟隨死神走過整個交響詩——
隨后,這首悲歌與骷髏的歡舞交融一起。
木管呼嘯,弦樂疾馳,仿佛是裹尸的衣袍在寒風中簌簌作響。木琴干枯的音色,游離于管弦色彩之外,發(fā)出白骨撞擊般的刺耳聲響,猶如骷髏在用“踩骨拍打著墓石”。死神在狂亂的喧囂中,邁著矚跚步履,用那把小提琴吟著哀調,顯得異常凄涼……
這時,遠方的天主教堂隱約傳來鐘聲。人們依稀可以聽到中世紀圣詠“憤怒的日子”的曲調。
鐘聲向狂虐的鬼怪發(fā)出威懾性的警告!
骷髏們停止了舞步,靜靜諦聽…
唯有死神依然洋洋得意地奏著他的那首悲歌。
很快,骷髏們又跳起呆板生硬的圓舞。
死神與骷髏們擁擠在一起,尖叫著,狂笑著,用白骨敲打著震顫的大地,用怪調壓過了教堂的鐘聲。
魔鬼的狂歡達到了橫暴肆虐的峰巔。狹小的墓地變成了骷髏與死神狂舞歡歌的瘋狂世界…
突然,音樂戛然而止。
圓號聲部透射出黎明的第一道光線。雙簧管發(fā)出報曉的雞鳴。
曙光撕開沉沉夜幕。新的一天來臨了!叭f靈節(jié)”之夜結束了…
打擊樂雜沓的聲響,仿佛是骷髏鬼怪紛紛逃回墓穴的慌亂腳步聲。
唯有死神,依然故作鎮(zhèn)靜地奏著杜撰的曲調——既不是子夜的悲歌,也不是黎明的晨曲。然后,也悄悄地跟著骷髏們退、回了墓穴。在長笛震音的一片光澤下,小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短促音型,仿佛是死神最后遁逃時的腳步聲。
接著,管弦樂隊用兩聲干枯的和弦,關上了墓門,也結束了整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