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歷史劇《蔡文姬》將在首都劇場上演
本報訊(記者王潤)4月27日至5月8日,北京人藝今年復排的第一部古裝歷史劇《蔡文姬》將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前,已第四次復排該劇的80歲老導演蘇民帶領著全新陣容的劇組亮相。曾經(jīng)扮演董祀的濮存昕在這一版演出中將接替顧威扮演曹操,而董祀一角則由青年演員閻巍擔任;人藝青年演員于明、鄒健將分別接替徐帆、楊立新扮演蔡文姬、周近;劇中其他角色也基本都由人藝新生力量擔任,劇組演員平均年齡31歲。和此前幾版《蔡文姬》中演員平均年齡都超過了40歲相比,堪稱人藝歷史上最年輕的一版。
《蔡文姬》誕生于1959年,是郭沫若專門為北京人藝創(chuàng)作的劇目,它既奠定了人藝成為“郭老曹”劇院的基礎,也成為焦菊隱先生進行話劇民族化實驗的代表作之一。該劇經(jīng)過跨越半個世紀的演出,劇中主演從最初的朱琳、刁光覃、藍天野,到2001年版的徐帆、梁冠華、濮存昕,又到2007年版的徐帆、顧威、濮存昕,再到今年的新生代版,不斷為經(jīng)典名劇注入新鮮血液。
多年來一直擔任這部經(jīng)典作品復排工作的蘇民導演,對《蔡文姬》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如數(shù)家珍。“郭沫若曾說他寫《蔡文姬》的動機就是要為曹操翻案,當時曾經(jīng)引起很大爭議。但實際上,郭老寫蔡文姬也是寫他自己!碧K民說,正如劇中寫到蔡文姬拋夫棄子回歸故土,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正在日本的郭沫若也是忍痛離開妻兒,偷偷化裝上船回國參加抗戰(zhàn)!八诤I掀巳,在這個過程中作了一首詩:‘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去國十年余淚血,登舟三宿見旌旗。欣將殘骨埋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80歲高齡的蘇民不僅脫口背出郭沫若的詩,他還為《蔡文姬》此次上演賦詩一首:“重奏《胡笳》四理弦,迎來我院甲子年,建安風韻續(xù)蹁躚,一茬新人到臺前。”
面對父親蘇民對藝術充滿熱愛和責任的赤子之情,一直活躍在人藝舞臺上的濮存昕萬分感慨,他說:“在觀眾心中,北京人藝有三個符號,一個是首都劇場,它是北京文化標志性建筑;二是有很多保留劇目,每年人藝都有很多經(jīng)典劇目不斷復排上演;三是有很多了不起的藝術家,雖然退居二線,但心系劇院,把很多好傳統(tǒng)好經(jīng)驗傳承給年輕演員!睂θ怂嚧舜未竽懫鹩媚贻p演員參演《蔡文姬》,濮存昕十分肯定:“現(xiàn)在很多藝術演出都太重視市場和商業(yè),但北京人藝卻讓年輕演員來挑大梁演這部并不商業(yè)的《蔡文姬》,堅持文學劇院的性質(zhì),用文學來滋養(yǎng)劇院。等到大幕開啟的時候,年輕演員站上舞臺,盡情發(fā)揮,希望臺下的觀眾能給他們更多鼓勵!
由于焦菊隱當年在劇中運用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元素,因此,此次復排,人藝特意請來北京京劇院的京劇老師為演員們上形體課。無論是橫跨新老三版《蔡文姬》的“元老”濮存昕,還是第一次參演該劇的青年演員,都統(tǒng)一作為學員接受培訓,把人藝排練廳變成了戲曲練功房。除了形體和戲曲專業(yè)訓練,劇組還請來語文、歷史老師,專門為大家講解歷史文化知識。主演蔡文姬的于明還加開了“小灶”,由專門從南京請來的昆曲老師指導她的唱腔和形體,以便更好完成劇中經(jīng)典唱段《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