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功訓練――學琴的重中之重
鋼琴演奏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藝術,要想彈好琴,必須具備相應的基本功夫。然而有不少的家長或學生剛一學琴就想彈歌曲、樂曲,特別是學生本人更是不耐煩日復一日地泡在枯燥的基本練習、練習曲中。這種思想其實是一種急功近利或把鋼琴學習看成一種純娛樂性活動的思想。如果把基本功訓練變得不枯燥和有情趣當然最好,好的老師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的。但不管怎么樣,只要是好老師,他就不可能讓學生不練基本功。
沒有搏斗廝殺的功夫怎能上戰(zhàn)場?沒有彈奏的基本功又怎能將樂曲彈得婉轉動聽?對于初學琴的孩子,最主要和重要的練習內容肯定是基本功訓練,當然也不能排除一定量的樂曲。彈樂曲是將學得的基本功用于樂曲演奏的實踐,其實這也是基本練習的一個的組成部分,只是它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學琴的全部。隨著基本功夫的提高,樂曲的練習分量是會逐步加大比例的。如果急功近利,不循序漸進地練習和提高基本功,剛開始學琴便偏好于生拉活扯地彈一些與自身能力不符的樂曲,那么,他的學習必將走入死胡同而夭折。
說到基本功,好多人都唯獨想到就是要手指“強壯有力彈得響,靈敏獨立跑得快!笔种干系墓Ψ虍斎皇呛苤匾,但除此以外,還有與它相依相存同等重要的耳朵方面的聽辨能力、視譜能力和背譜能力的訓練。我把有形的手指能力稱為“外功”,把無形的后三者稱為“內功”!巴夤Α背酥甘中、抬指擊鍵的運動方式方法、手指在琴鍵上勾牢站穩(wěn)的能力、獨立運動以及跑動能力等以外,還應包括手腕手臂狀態(tài)、坐姿、相關的肌肉狀態(tài)、落臂觸鍵的方法和著力方式等。“內功”里最重要的是聽辨力即耳朵感知聲音(音樂)的能力。訓練耳朵也是屬于基本功訓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俗話說的“左喉嚨(唱歌音高不準)”其實并不是他的喉嚨有問題,而是其耳朵聽辨能力有問題――不能進行正確的信息反饋并及時調整音高,因此就音不準了,就跑調了。同樣的道理,彈鋼琴的人如果沒有敏銳的耳朵,不能聽辨出聲音中細微的各種差異,如區(qū)別聲音的柔和與尖銳、虛弱與結實、暗淡與明亮等的差異,甚至也聽辨不出較微小的強弱變化,也聽辨不出聲音長度的微量差別等等,那么他制造出的音樂肯定會讓人多死幾個細胞而不是美的享受。只有聽辨音的能力強的人、能聽到“音符背后的含義”(肖邦語)的人才能進一步感知音樂的內涵。
四、提高音樂表達能力――學習的終結目的
學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在鋼琴上表達音樂的能力。
別以為有了好的老師,練就了一手好的基本功就大功告成了。你不見在音樂院(系)里經常能看見有些學聲樂的學生,其聲音條件極好,發(fā)聲方法也不錯,但就是唱出的歌沒有那個“味”;你也可以看見有這樣的鋼琴學生,他基本功好,手指很靈活,跑動能力強,彈出的琴聲音色也好,也較均勻,但就是在演奏樂曲時缺少了“人情味”,顯得很機械――這就是行內人常提到的“沒有音樂”。
音樂是直接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藝術,在演奏時一定要將樂曲中應有的感情變?yōu)樽约旱母星,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融入到樂曲的意境中去。人是有情感的,只要發(fā)出一聲,我們就能從中感知其中的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很多信息。琴聲雖不是人聲,但它是人奏出的。樂器僅發(fā)一聲也許并不包含太多的情感等信息,但連續(xù)流動的琴聲就可以展現出演奏者的情感信息和其它的多方面信息。這些信息,也就是肖邦所說的“音符后面的含義”。對這些信息,感知音樂能力越強的人就越是能感知得到和越是感知得多;對這些信息,往往是“只能意會卻不能言傳”。
學琴的學生在提高聽辨基本功的同時就要注重逐步地去感知音樂。如多聽名家的彈奏或其它類型的音樂,同時多細心地聽審自己彈奏的音樂,這樣就可逐步提高感知音樂中各種細微的信息的能力即理解音樂的能力。只有聽辨聲音能力強的人才能進一步較深刻地理解音樂,才能感知他人之長而取以豐富自己;也只有能較深刻地理解音樂的人,才能夠細心地審視自己所奏出的音樂,并運用所練就的彈奏功夫去準確地表達和詮釋自己的理解。
以上四點是作為一個鋼琴學生或其家長所應謹記的要務。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我又不是要培養(yǎng)我的孩子當鋼琴家,我何必這樣用心呢?隨便學學罷了!但是我要說,哪怕你并不要孩子當鋼琴家,但你既然要孩子學琴,那就應該讓他學得“象那么回事”,彈奏出的音樂才能讓人聽來也“象那么回事”。否則,花費了時光,花費了經濟和精力,結果換來的卻是見笑大方。這樣的學習結果,如果你作為一個家長不愿接受的話,那就在孩子開始學琴時就多注意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