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歌舞劇院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為山西省歌舞團。在4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劇院始終堅持民族和民間的藝術道路,深深扎根于山西民間音樂舞蹈的肥沃土壤中,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風格。前期代表作有大型歌舞劇《啞姑泉》,歌劇《希望之火》,交響樂《五哥放羊》、《壺口瀑布》,民樂《金沙灘》等。
1987年被譽為“黃河派”歌舞藝術開山之作的山西大型民歌舞蹈《黃河兒女情》問世,并榮獲文化部文化新劇目獎,1990年至1995年又相繼推出民俗系列舞蹈《黃河一方土》,獲’90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露美花冠文藝大獎”,舞蹈詩劇《黃河水長流》1997年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至此“黃河三部曲”自成體系。劇院曾多次赴全國許多大、中城市演出,并出訪日本、奧地利、法國、新加坡、印尼、美國等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qū),備受海內(nèi)外觀眾熱烈歡迎!包S河三部曲”中的歌舞節(jié)目先后5次入選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劇院創(chuàng)作和表演力量雄厚,具有一級職稱者50多人,二級職稱者70多人,著名的老藝術家有任艾英、王俊琪、李秉衡、侯錚、張文秀、王良、邱書芳、金效平等。
劇院現(xiàn)有主要藝術家:趙越(一級編劇,代表作品《黃河兒女情》)、王秀芳(一級導演,代表作品《黃河兒女情》)、王高林(一級演奏員,代表作品嗩吶獨奏《三對面》)、牛寶林(一級演員,代表作品《黃河兒女情》)、陜軍(一級演員,代表作品《黃河兒女情》)、宋升平(一級演員,代表作品《黃河一方土》)、郝宗剛(一級指揮,代表作品歌劇《希望之火》)、岳麗娟(一級演員,代表作品《黃河一方土》)、楊建中(一級指揮,代表作品交響音樂會《走向輝煌》)、唐俊桂(一級導演,代表作品《黃河一方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