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開幕的上海國際樂器展上刮起了一股“民族風”,這里的民樂館唱起了展覽主角。民樂館除了吸引許多民樂愛好者,還迎來一批批前來咨詢的家長。這一引人關注的現(xiàn)象與近幾年民樂文化的普及不無關系。
據(jù)了解,如今在上海學習民樂已然成為一股熱潮,學習古箏、琵琶的人數(shù)已經超過了學鋼琴、吉他的人。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例,民族樂器銷售量近8年一直保持著10%的年增長率。拿古箏來說,2000年該廠一年的產量為7000臺,而到了2010年則達到了6萬多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古箏的產量供不應求,預計明年將再增產1萬臺。
對于近年來民樂勢頭漸漲的現(xiàn)象,中國民族管弦學會理事李洪安認為,民族文化的普及,以及老少皆宜的演奏形式是推動國內逐漸回歸民樂的主要推手!肮殴~容易上手,而且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加之國民對提升自我修養(yǎng)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民樂熱起來是一種必然趨勢。此外,像古箏這樣的民族樂器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具備收藏價值!崩詈榘舱f。
單就青少年民樂學習者來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學古箏的有100多萬人,學二胡的有60多萬人,學揚琴的有50多萬人,學笛子的也有40多萬人。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陳春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族樂器銷售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相關學習者的數(shù)量,成為一張民樂冷熱晴雨表。(中國民族報)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