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應邀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國際長笛藝術節(jié)副總監(jiān)。并與國際著名長笛大師們一起擔任大師班講學,講授他的教學理念和經(jīng)驗,廣獲贊譽。
2005年11月,世界樂壇新偶像、新一代笛王E·帕胡德應何聲奇的邀請,首次訪問中國,在何聲奇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中,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全力支持下,在上海的巔峰之行中極其成功地舉辦了令所有人驚嘆不己的獨奏音樂會及其系列活動。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巔峰的長笛音樂。這次活動給中國的長笛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無比深遠的影響。產(chǎn)生了極為轟動的效應。
2006年4月,何聲奇應臺灣長笛界的邀請,與四位世界著名長笛大師:格拉夫、艾特肯、阿朵里揚、工藤重典一起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臺灣首屆國際長笛藝術節(jié),在臺灣島內(nèi)進行了演出與講學,受到一致的追捧。
隨后,在4月底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北京尼柯萊國際長笛比賽中應尼柯萊本人及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國際比賽評委,與尼柯萊等國際著名長笛大師一起為世界各國的選手評審,并且在“永恒的經(jīng)典”頒獎音樂會中獲邀與世界長笛大師們同臺獻演長笛獨奏,得到了尼柯萊等國際長笛大師們的極高評價和廣泛的尊重,為中國長笛贏得了榮譽。
2007年4月應邀對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和愛德華茲藝術學校進行了訪問和講學,受到了盛情的接待和由衷的贊賞。
2007年10月他再一次邀請組織了帕胡德和世界單簧管名家富克斯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專場音樂會,經(jīng)典演繹加上座無虛席又一次轟動了上海灘。
2007年11月上海東方電視臺《藝壇名流》欄目以“笛韻紅娘”為名專題介紹何聲奇近期的活動和成就,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并多次播出。
2008年8月應德國柏林“青年.歐洲.古典音樂節(jié)”的特別邀請赴著名的柏林音樂廳與德國著名鋼琴家合作進行獨奏表演,在驚訝中深獲贊賞和推崇,征服了挑剔的德國觀眾,為中國的音樂事業(yè)爭得了榮譽。
2008年8月人民日報對何聲奇進行了專門的采訪并在其主辦的《大地》時政周刊上以“飛翔吧!天籟之音”為題大篇幅的介紹了何聲奇獨特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成就和成功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豐富經(jīng)驗,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評價,意義深遠。
2008年11月18日何聲奇在上海音樂廳再一次舉辦了《金色的回聲——何聲奇長笛東西方作品精選音樂會》,盛況空前,景象罕見,精彩的演出和經(jīng)典的演繹再一次征服了觀眾和媒體,又一次引起了轟動和贊美。同時發(fā)行了何聲奇的首張CD專輯《紅色的記憶》。
2009年5月何聲奇應上海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聯(lián)的邀請,在東方講壇上主講了“金色的回聲——長笛藝術賞析”。演講、演奏、演示了中外長笛的歷史、流派、風格和人物,給長笛愛好者作了一次生動的普及宣傳。
2009年10月應邀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在德國廣播愛樂樂團的協(xié)奏下演奏了卡爾.斯塔米茨的G大調(diào)長笛協(xié)奏曲。這是中國長笛家歷史上第一次與世界一流樂團的合作。其音色之美,音樂之純給人印象至深,廣獲中外音樂家的贊譽和尊重。
何聲奇極富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創(chuàng)意,他與世界著名長笛家積極的交流和同臺講學演奏以及全身心的投入和無比的責任使他的教學和演奏成就達到了全新的境界,得到了國內(nèi)外長笛專家和其他管樂專家的一致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