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之后,東莞開始公共文化服務的“破冰行動”,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逐一擊破三對矛盾。而這些創(chuàng)新的舉措,獲得文化部、省文化廳領導以及專家學者廣泛的贊譽,普遍認為是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的“廣東經驗”、“東莞模式”。
面對第一對矛盾,東莞深入開展“新莞人文化權益保障機制研究”,切實加強了對新莞人的人文關懷和文化關愛。例如,策劃舉辦的“掌上閱讀”活動自去年啟動以來,累計已有100萬名用戶參加;成立了全國首個“中國農民工歌曲創(chuàng)作基地”,先后舉辦了7屆“越唱越紅”打工歌曲歌唱大賽,推出的《夢的追逐》等6首原創(chuàng)歌曲亮相2012年全國慰問農民工春節(jié)晚會。
其中,東莞建立的“農民工文化人才培育與扶持機制”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農民工文化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被評為農民工文化服務示范項目。
面對第二對矛盾,東莞大力推進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利用研發(fā)的Interlib平臺,對全市圖書館實行集群管理,填補了國內區(qū)域圖書館進行體系化管理的技術支撐空白,目前已經被全國各地的2600余個圖書館選用。同時,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東莞做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與服務研究”,建成了覆蓋全市的市鎮(zhèn)村三級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體系,目前已被重慶、海南、貴州等地引進。
根據新時期對公共文化數字服務提出的新要求,東莞還整合全市文化資源建立東莞文化網,推出網上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設置文化地圖,運用了高清三維實景、遙感空間信息等先進技術,為市民提供便利的數字文化服務。
面對第三對矛盾,東莞則創(chuàng)新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機制,實行“市管、鎮(zhèn)聘、村用”的模式,為每個村(社區(qū))聘任了1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專職文化管理員、配備了至少2名文化志愿者,大大提升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
一組數據顯示,目前東莞全市共擁有村(社區(qū))文化管理員558人,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44%,且大部分具有文藝專長;70%的村(社區(qū))擁有2支以上業(yè)余文藝團隊;市鎮(zhèn)兩級公益文化機構擁有文化工作者2530多人,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600多人,中級以上職稱270多人。
創(chuàng)新沒有止境,改革才有出路。東莞沒有止步于破解公共文化服務的矛盾,更著力于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樹立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開放水平。
東莞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說,隨著一批高水平文化設施的建成,預示著東莞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重心率先前移到基層。為此,東莞又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創(chuàng)建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鎮(zhèn)(街)、社區(qū)(村)和企業(yè),為全市樹立公共文化服務標桿。
去年初,東莞啟動了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鎮(zhèn)(街)、村(社區(qū))、企業(yè)創(chuàng)建工作,共有153個單位參與申報。經過嚴格的評選,最終有6個鎮(zhèn)(街)、10個村(社區(qū))、10個企業(yè)成為創(chuàng)建單位。近期將對首批26個創(chuàng)建單位進行驗收。
該負責人說,東莞探索在基層評選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單位,目的是引導基層單位在重視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管理、服務和提升。同時,示范單位會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的力度,結合當地實際和突出問題,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在全市形成引領示范帶動效應。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沒有止境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
對于東莞來說,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只是一個“逗號”,而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作,沒有“句號”。接下來,東莞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貫徹黨的十八大、學習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繼續(xù)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提升文化的開放水平,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做長期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