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竹是揚琴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洋揚琴的擊打工具原為木質(zhì)琴槌,進入中國后才逐漸變?yōu)榻袢罩裰魄匍。對樂器制造和演奏來說,這并非僅僅是材料上的變化,也影響到形制、演奏方法、音響效果和音樂風(fēng)格。中國揚琴的擊弦工具之所以選用竹制,是與我國的文化、經(jīng)濟、地域、社會形態(tài)以及傳統(tǒng)的認識感知、民族風(fēng)尚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的。一方面從社會文化角度來講,“竹文化”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另一方面,從客觀經(jīng)濟發(fā)展角度來講,揚琴傳入我國廣東沿海地區(qū),當時東南沿海手工業(yè)空前發(fā)展,對竹子的加工利用水平相當發(fā)達,其技術(shù)對揚琴琴槌制造來說已經(jīng)綽綽有余。琴竹是目前揚琴演奏者對擊弦工具的稱謂,是傳導(dǎo)整個手臂力量,用來擊彈揚琴琴弦發(fā)聲的工具,琴竹制作十分重要而不能忽視,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發(fā)聲的優(yōu)劣和演奏表現(xiàn)。一般說來,好的琴竹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適當?shù)闹亓、筆直的琴竹身、適度的彈性、一定的比例等。
以下是有關(guān)制作琴竹的方法:
(一)選材:(1)我國的竹類很多,如:赤竹、斑竹、水竹、苦竹、湘妃竹、羅漢竹、楠竹等,能制作琴竹的主要是楠竹。要選節(jié)距較長(360毫米——400毫米左右的竹節(jié))紋路要直,細膩而堅韌,無節(jié)頭,竹皮光滑無疵,干透的老年生楠竹。(2)紅木:琴竹頭下要粘墊一小塊紅木條,紅木的種類有:紫檀木、花梨木、紅木等都可用。(3)橡膠皮:膠皮不要太厚或太薄,太厚一使音色沉悶,太薄音色又尖嘯,厚度適中的橡膠皮在演奏時音色才圓潤、清亮、優(yōu)美。(4)醫(yī)用膠布。(5)木頭膠水或萬能膠水。(6)繪畫顏料。
(二)琴竹制作方法:(1)將鋸好的竹節(jié)用篾刀劈成15毫米——20毫米寬的竹條,一付琴竹最好用相鄰的兩根竹條來加工,這樣才能保持一付琴竹同樣的使用性能。一般竹上頭做琴竹頭,竹下頭做琴竹手柄尾部。(2)刮竹皮,要刮到竹青的光亮部分為止。(3)用筆按制作琴竹圖形尺寸再刮光的竹面上繪出樣形,按圖中比例用刀削出雛形。(4)一般先削手柄尾部,后削琴竹頭部。琴竹柄尾部至頭、身相接處一段,按尺寸其厚度層向前自然減薄;琴竹柄、身相接處至琴竹頭頂端按尺寸其寬度層向前自然由寬而窄,呈自然放射狀。琴竹頭的刀狀面過渡弧形用什錦銼修好。琴竹尾削成如刀的漸薄尖圓弧形,以便用于撥弦和調(diào)音。一付琴竹就慢慢成形。(5)削好琴竹后根據(jù)彈性和琴竹頭的重量對竹頭進行打孔減重,按需要直徑在1.8毫米——2.5毫米之間。減輕孔也能給琴竹起到美觀裝飾作用。(6)由于削制過程中材料內(nèi)部所產(chǎn)生的變化,琴竹身會向內(nèi)彎曲,可在酒精燈上烘烤直,方法是在火苗上將琴竹身彎曲部分烤熱后搬直,然后用冷濕布進行冷卻,慢慢由后向前捋直。(7)琴竹尾手柄處雕花:用雕刻刀在手柄處刻上花、鳥、魚、蟲或字等,最后涂上紅綠顏料,一付好的琴竹會像工藝品樣美麗。(8)琴竹削好后,在琴竹頭下面用膠水粘貼一小塊紅木條(把紅木加工成長45毫米,寬3毫米,高3毫米)干燥后將木條粘貼到竹頭上。(9)在琴竹頭紅木下面貼上一小條膠布,套上橡皮管(膠皮的長度一般是琴竹頭粘紅木的尺寸,兩頭各留3毫米左右的量,從中間剪開一條縫,橫向套在琴竹頭上),一付好的琴竹就由此制成。琴竹的重量一般在3.5——5克左右,一付琴竹兩根的各項指標和彈性都要一致。琴竹的平衡支點在琴竹長度的中間位子上最好,有時手柄厚實一點,支點可后移。在制作中對琴竹頭的重量和彈性、平衡點進行檢驗時,應(yīng)把橡膠皮的重量估計進去,琴竹握在手上要圓滑舒適,快速彈奏時琴竹尾不能刺手。根據(jù)樂曲表達的要求,各種情緒變化需要,可分別削制硬、中、軟三種不同彈性的琴竹來滿足各種樂曲演奏的需求,起到豐富音色,增強演奏效果的作用。一般常用都是彈性適中的琴竹。另外雙音琴竹(一付中有三度雙音琴竹和四度雙音琴竹)和在琴竹頭上面粘貼一塊小竹片或紅木,使琴竹頭截面制成“O”狀,上下觸弦面略向前傾斜的琴竹,在制作工藝上與普通琴竹一樣,應(yīng)特別注意保持琴竹頭重量的適度。琴竹是傳導(dǎo)人體動能、激發(fā)琴弦震動而發(fā)音的工具,它的竹制、長度、硬度、重量以及琴竹頭所包的橡皮,都直接影響演奏和發(fā)音的質(zhì)量。揚琴音色的圓潤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體動能控制下的琴竹與琴弦相互作用的一瞬間,這個瞬間包括了琴竹對弦的作用力和琴弦對琴竹的反彈力,這些的前提取決于要有一付好的琴竹作為基礎(chǔ),只有解決了兩者的結(jié)合問題,才能提高揚琴音色的圓潤度,獲得好的音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