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擁有84年歷史的上海音樂廳來說,10年前成功的平移工程,幾乎是這座古老建筑的一次“重生”。昨日,為紀念平移10周年,上海音樂廳舉辦“十年如一日”主題活動,最高票價不超過100元,整整11小時、總共5場公益演出接力,約有3500名普通市民在一天之內(nèi)走入上海音樂廳,盡情享受音樂之美好。
老觀眾、音樂家趕來參與
2002年8月31日,上海音樂廳在原址舉行了最后一場音樂會,海頓《告別交響曲》樂曲結(jié)束后,劇場燈光一一熄滅。歷經(jīng)一年多的時間,上海音樂廳往東南方向平移了66.46米,并于2004年10月1日重新開張。這一舉世矚目的平移工程,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建筑保護歷史上的奇跡。
轉(zhuǎn)眼平移已10周年。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昨日,上海音樂廳以“十年如一日”為主題,展開一系列特別的音樂活動。從早上10點30分開始,到晚上21點30分,公益品牌項目“星期廣播音樂會”、“音樂午茶”、“銀杏音樂會”、“家庭音樂會”、“知音30分與經(jīng)典室內(nèi)樂”依次接力,11小時音樂不停歇。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演出或是保持30、40、50元的親民票價,或是以預(yù)約方式免費參與。由呂思清、秦立巍、孫穎迪組成的“美杰鋼琴三重奏慶典音樂會”,也以性價比超高的99元、10元面向觀眾,寓意“公益久久”。如此惠民的定位,吸引了約3500名普通市民在昨天走進上海音樂廳。
大提琴家梁松昨天特意來到13點開場的“音樂午茶——當我遇見你”特別場。他告訴記者,音樂廳平移前最后一場告別音樂會,自己就在現(xiàn)場表演,“我還記得,那場音樂會結(jié)束時,樂隊離開舞臺的方式很特別,隨著場燈漸熄,樂手們一排排依次撤離,有種不舍的情結(jié)在其中”。
中年觀眾韓先生拎著出差的行李趕到上海音樂廳,“聽完音樂午茶、銀杏音樂會后,我就直接坐高鐵出差去了”。如此鐵桿的觀眾,自然是與上海音樂廳有著不解之緣!按髮W(xué)時期,我在上海二軍大讀書,那時候,就在原來的上海音樂廳聽過一兩次音樂會,感覺很不錯。后來出國念書,前幾年又回到上海,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來這里聽‘音樂午茶’,感覺很親切,10元的票價也不貴!表n先生告訴記者,在美國波士頓讀書時,自己就很享受露天音樂會的愜意,昨日在音樂廳外的草坪上,他又找回了昔日的放松。來自毛里求斯的Noukilla樂隊在戶外載歌載舞,面對著音樂廳復(fù)古而華麗的建筑陽臺,900多名觀眾席地而坐,在午后的陽光下,有的安靜聆聽,有的則按捺不住學(xué)跳熱辣的舞蹈,“希望以后像這樣的戶外音樂會能更多一些”。
設(shè)計師后輩贈3D打印模型
昨日紀念活動現(xiàn)場,由一份意外的禮物揭開面紗——以1:90打造的一座上海音樂廳3D打印建筑模型美輪美奐亮相。這個模型不僅再現(xiàn)了音樂廳的主題構(gòu)造,還能看到精致的內(nèi)部構(gòu)造及裝飾,甚至精細到了音樂廳大門門柱的花紋和磚塊。原來,這是上海音樂廳建筑設(shè)計師范文照的后輩送給劇場的禮物。提供該3D模型的王蕾女士告訴記者,她求學(xué)于芬蘭,回國后成立了一家3D打印設(shè)計公司,她奶奶的姐夫正是范文照,之前經(jīng)常聽家人提及上海音樂廳,“有一次,我來這里閑逛時,恰好遇到音樂廳的工作人員,后來聽說他們計劃舉辦平移10周年紀念活動。我想,不如做一個3D打印模型,把建筑復(fù)原”。
不過,真正開始執(zhí)行可沒想象中那么簡單。王蕾透露,從今年5月開始,設(shè)計團隊就不斷找建筑數(shù)據(jù),因為留存的多是平面圖紙,為了精確,一個十來人的實地測繪組“進駐”音樂廳,前前后后忙活了兩個多月時間,“收集好數(shù)據(jù),真正開始打印,也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據(jù)悉,這個上海音樂廳3D打印建筑模型今后將陳列在二樓樓廳,向欣賞音樂會的觀眾免費開放參觀。同時,二樓正廳也正舉辦海報展,陳列出上海音樂廳10年來最精彩的10場音樂會海報,觀眾還可以帶著森海塞爾耳機,聆聽到10場音樂會當日的音樂現(xiàn)場錄音。(新聞晨報/高磊)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