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食指向徽彈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兩節(jié),用大指甲尖輕抵食指箕斗中,使兩指成一圈形,挑時大指伸直中末兩節(jié),并微運腕力將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以伸縮靈活為妙。其運動在大指中末二節(jié)和食指中節(jié)的伸屈,切不可將兩指揑緊使其抵送不靈。(顧梅羹《琴學(xué)備要》)
手勢:食指與大指均屈中末兩節(jié),大指以甲尖側(cè)面輕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彎,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翹。顧梅羹教授十分貼切的將“挑”這一手勢列為《太古遺音》中的:“賓雁啣蘆勢”。原興詞曰“涼風(fēng)倏至,鴻雁來賓;啣蘆南鄉(xiāng),將以依仁;免度關(guān)而委去,遞哀音而動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聲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覺,須堅實而不猛厲,才能得堅清之響,而虛靈無礙。
要領(lǐng):“挑”是一個純甲音,甲面著弦,中鋒彈入!疤簟睍r須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說要有一個手腕微沉的動作。須當(dāng)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撫,“若傍弦挨撫,則出音混濁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闡微》)。切不可將大指置于食指旁側(cè),使其抵送不靈,這是很關(guān)鍵的一點。有些初學(xué)者總是愛將大指置于食指旁側(cè),兩指揑緊。致使大指的力臂縮短,食指伸屈幅度變小,也不美觀。
彭祉卿在《桐心閣指法析微》中曾講過:“凡抹、挑均宜輕彈,惟必輕而且勁,方能彈出本音。若其輕如抹,則只得弦上浮音,不耐聽矣! 唐代陳拙對“挑”的解釋說,“凡抹挑,以意見緩。凡挑,欲母助其實,不要推,輕虛出去!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 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輕些,宜輕彈,以意見緩。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