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晚,西安音樂學院陜西愛樂樂團《絲路新交響》專場音樂會在我院藝術中心音樂廳上演,這是我院音樂廳落成后迎來的首場交響音樂演出;這既是陜西省第七屆藝術節(jié)的組成部分,也標志著愛樂樂團2014-2015音樂季拉開序幕。音樂會名家云集、名曲齊鳴、名奏競演,包括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崔炳元、陳樂昌,指揮家張列,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張寧佳教授、管子演奏家韓雷等,音樂會精彩紛呈,贏得了觀眾的贊許。
名家云集 名曲齊彰
音樂會上演了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鐘鼎長安》。作品莊重大氣,集中凝練地表達了對華夏悠遠文明的崇敬與回響,以音樂引領聽眾展開對歷史時空的穿行之旅;《絲綢之路幻想曲》堪稱近年來以“絲綢之路”為題材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次上演的交響樂隊版本更是別具韻味;《唐多令·惜別》《別董大》《關雎》典雅深沉,既保留了詩歌的傳統(tǒng)音韻特征,又增添了音響的藝術韻味。作曲家陳樂昌創(chuàng)作的《賽乃姆狂想曲》是以維吾爾族民間歌舞音樂“十二木卡姆”中的相關旋律與音調為素材,在“狂想曲”的體裁下大膽展開,描繪出一副生動的絲路美圖。交響組曲《大唐》是崔炳元眾多以“西部”為背景交響樂作品中的代表佳作;該作品原為西安大雁塔音樂噴泉而作,近十年來已奏響三千余次,與名剎大雁塔一同成為西安的“音響文化地標”;交響套曲《長安》中的第三樂章《絲路長安》是崔炳元以大提琴的獨奏講述了一部經(jīng)由長安出發(fā)、途徑絲路的一個故事,將絲路歷史上的熱情與歡騰帶給人們無盡的暢想。
歷久彌新 古韻猶香
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生活源于傳統(tǒng)。趙季平自幼曾多次跟隨父親趙望云先生(當代國畫大師、長安畫派開山)于西北絲路古道寫生的情景,耳濡目染下逐漸對西北絲路蒼茫悠遠的文化風格諳熟于心,并將父親畫紙上的絲路風情幻化成樂譜中無形的音響。在其創(chuàng)作的《絲綢之路幻想曲》中,《灞柳曲》《古道吟》《涼州樂》《樓蘭夢》《龜茲舞》五個樂章的設置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長安至西域的萬種風情!短贫嗔睢はe》《別董大》《關雎》精妙地以古典詩詞入樂為歌,體現(xiàn)了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崔炳元創(chuàng)作的交響組曲《大唐》中,《雁塔鳴鐘》《古道駝鈴》《盛世雄風》三個樂章就運用了西安鼓樂、西域駝鈴等特色音響素材,在五光十色的音響色彩中保留清晰、生動鮮活的音樂形象,以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作手法充分展現(xiàn)東方與西方、歷史與未來錯綜宏大的歷史畫卷。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曾經(jīng)是一條繁榮的經(jīng)濟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在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建設中,絲路文化伴隨著炙熱的現(xiàn)代文明溫度,在眾多音樂人弦歌筆耕中,依然散發(fā)著華麗的遠古文明幽香。
琴弦婉轉 麗音悠長
管子演奏家韓雷將管子幽怨、蒼涼的音色與樂隊色彩斑斕的音響融合、配搭,相得益彰。國家一級演員、女高音歌唱家、我院聲樂系張寧佳教授在音樂會中的表現(xiàn)也極為耀眼,純美的音色、非凡的氣韻,引得現(xiàn)場聽眾掌聲不絕。我院校友、國家一級指揮張列對樂隊的操控也令人贊嘆,在這位有著豐富音樂會經(jīng)驗的指揮家的調動下,整個樂團爆發(fā)出富于層次感的輝煌燦爛的音色,并最大化地保持了各聲部、乃至樂器組之間音響的平衡統(tǒng)一,進而挖掘出音樂作品內在張力,使現(xiàn)場聽眾融入到了音樂廳華麗細膩、厚重澎湃的聲響效果之中。
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四大交響樂團之一和全國九所音樂學院唯一的職業(yè)交響樂團,陜西愛樂樂團堅持以藝術實踐為龍頭,緊密圍繞學院中心工作,奏響時代新交響,創(chuàng)造西音新輝煌。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