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鐘子期一曲“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它不僅向世人展示了一段惺惺相惜的至誠友誼,更讓音色深沉的古琴穿越叁千年風雨而音色不改。彈奏古琴技法甚多,僅右手就有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輪、撥、剌、撮、鎖、如一、滾等幾十種技法。為了更好的方便古琴技藝傳承,古琴家賈聽發(fā)明了古琴徒手操,這種古琴徒手操總結(jié)了雙手運行規(guī)律,并結(jié)合口哼節(jié)奏,就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空手練習,方便且效果顯著!許多學員練習,都從中受益。
“我們要為古琴的普及多做努力。彈琴時的雙手是要求既能分開、又能同步合作的一種狀態(tài),許多人琴學了一段時間或幾年入門卻很慢,很大的塬因就是因為雙手不能習慣這種古琴的運作規(guī)律。學一段時間彈的不好就放棄了,這也是古琴這個群體比較少的很重要的一個塬因。古琴彈得好左手很重要,佔70%的重要性,我認為。左手就好比好車要拉就要快速拉的起來,要停就要立即靜止”賈聽說。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中,“琴棋書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被文人雅客推崇至極,而琴作為傳統(tǒng)四藝之首,更是高雅與風流的代表,自古就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古琴,自漢朝以來,歷經(jīng)叁千年的風雨洗禮,卻依然備受推崇,并被國家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古琴的不斷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古琴愛好者的努力與支持,賈聽便是其中一位代表。
賈聽是古琴梅庵派的第四代傳人,同時也是馬洲聽韻古琴社社長,并正在籌建創(chuàng)立賈聽古琴藝術中心。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文化的熏陶下,幼時的賈聽便對中國古典技藝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酷愛書法、繪畫的他在少年時期便是聞名鄉(xiāng)裡的“小書法家”!
酷愛中國古典文化的天性讓賈聽對古琴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1999年,賈聽拜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大師劉景韶之子、梅庵派名家劉善教門下,并得到劉善教悉心教導﹔在賈聽的古琴學習生涯中,他連遇良師,不僅得到廣陵派古琴大師劉少椿之女劉蓉珍言傳身教,更得到中國琴會會長吳釗、閩派李禹賢等名家的指點。
如今的賈聽已是梅庵派第四代傳人,在潛心于古琴技藝的同時,他更心系古琴技藝的傳承,并獨創(chuàng)了古琴徒手操去幫助更多的古琴初學者快速入門!作為當今古琴家的賈聽,更肩負著將古琴技藝不斷傳承的責任,他表示以后將更加關注古琴傳承事業(yè),將中國古琴這門古典技藝不斷地發(fā)揚光大! (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