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特遣小分隊”的專業(yè)老師到特教中心,指導盲童演奏。記者 羅斌 攝
王登梅又來了。
2月20日,在重慶特殊教育中心五樓的音樂排練廳里,這位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指揮家又一次見到了該中心揚帆管樂隊的老師和孩子們。與之前兩次只身前來的情況不一樣,這一次,他拉來了軍樂團的一個“特遣小分隊”——在不同樂器上深有造詣的8位同事,將和他一起,利用自己的假期,在4天時間里對盲童以及老師們組成的管樂隊進行專業(yè)輔導。
3月10日,應國家交響樂團的邀請,揚帆管樂隊將在北京音樂廳登臺亮相。這支“特遣小分隊”,來得正是時候。
盲童們的表演感動了軍樂團團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與重慶特教中心的緣分,始于2012年5月的“上海國際音樂節(jié)”,當時揚帆管樂隊在演奏時,軍樂團團長鄒銳就在現(xiàn)場。在看完盲童們的表演之后,鄒銳很受感動:“我從來沒有想到,一群盲童能進行管樂團體演奏!”他當即向特教中心負責人表示,愿意為這些孩子提供幫助。
王登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前后兩次被派遣到特教中心的。這次又來重慶,他已經和孩子與老師們混得很熟了。一進排練現(xiàn)場,就能聽見他在大聲嚷嚷:“不行,不行,忒差了!《生命的色彩》,你們都演奏成什么樣子了?這完全就是很差的節(jié)奏!”
回應王登梅幽默調侃的,是臺下盲童們的哄笑。
初一年級的李林笑得最開心。陽光透過窗戶,正好打在他的臉上,以及他抱著的那支大號上。在整個排練過程中,他一直眉飛色舞,自得其樂。
這個熱愛音樂的孩子,在聽說軍樂團的老師要來的時候,整個寒假都激動不已。開學的時候,他沒要父母送行,自己買了一張車票,就急忙從老家巫溪趕到了學校。
“牟老師特別好,教了好多以前我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他說。
李林口中的“牟老師”,就是“小分隊”中的牟崇理——軍樂團的大號手。在排練中,他一直站在李林的身后,不時與孩子們進行交流,隨時糾正他們的錯誤,以及給予鼓勵,“這些孩子特別不容易,有些可以說是很有天賦!
9位老師在現(xiàn)場守在各自負責的樂手旁邊
包括長號、短笛、薩克斯、大號、單簧管、打擊樂等在內,一支管樂隊中包含的樂器林林總總。如今,對應每一種樂器,“特遣小分隊”都提供了相應的老師。
9位老師在現(xiàn)場守在各自負責的樂手旁邊,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然而,每個人都在笑,讓這一切又顯得格外溫暖。
對于整個揚帆管樂隊的老師和孩子們來說,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體驗。
在此之前,揚帆管樂隊也參加過不少公開表演,但那并不能說明他們的音樂水平有多高。一直司職中音薩克斯的特教中心老師王科經過這兩天的“專業(yè)調教”之后心悅誠服:“以前我們也就叫能把樂器吹響,但其中的強弱、聯(lián)斷、重音與非重音的對比什么的根本就不懂。這下好了,專業(yè)老師來了就是不一樣,很多道理從他們嘴里一說出來,我們頓時就明白了!
“這些老師和以前的不一樣,他們能很快知道我們差點什么東西,然后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來教我們!备叨昙壍膮菚郧倥踔膯位晒苷f。
對于整個管樂隊的不足,老師們都一目了然。除了王登梅之外,其他的8位老師都是第一次接觸到盲人管樂隊演奏。牟崇理說:“很顯然,他們的基礎都不算好。但我跟他們第一次接觸,就被他們感動了。孩子們對于音樂的喜好,都是發(fā)自內心的。我始終在想,我們到底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在短短的4天內,這支“特遣小分隊”能為孩子們帶來什么?在排練間隙休息的時候,老師們又在一起開了一個會。在會上,一位老師只說了一句:“如果把這支管樂隊比喻成一棟大廈的話,那么現(xiàn)在,這棟大廈的架子是已經搭建起來了,雖然有瑕疵,但是肯定不能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去彌補這棟大廈的瑕疵,讓它看起來更加漂亮一點。”(重慶日報/鄭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