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位音樂老人,他熱衷于推廣交響樂的普及工作,他組建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在群眾中義務普及交響樂知識。他曾擔任上海電影樂團、北京電影樂團、上海交響樂團藝術總監(jiān)、首席指揮等職。他就是蜚聲海內外的音樂指揮家曹鵬。
他要讓聽眾了解各種樂器,培養(yǎng)樂感,懂得欣賞交響樂
曹鵬,1923年出生于江蘇江陰。曾經就讀于江陰輔延小學,有個姓錢的老師,給予他很多關照,他在小學的時候,就接觸了樂理。在南菁中學時,一位精通音樂的老師,對曹鵬進行了特別的培養(yǎng),教彈琴、教樂理知識,教拉小提琴技術。他跟老師學五線譜,彈風琴,吹長笛。一次,在全縣音樂比賽中,他獲得樂器演奏第一名的好成績。
曹鵬考進華中建設大學,后來,又轉入山東大學文藝系。他攜帶的檔案里,有一份政工隊隊長林路寫的證明:“曹鵬同志很有音樂天賦,希各級領導注意培養(yǎng)。”這紙證明,一路暢行,得到了眾多音樂名家的關照。
1945年,曹鵬參加新四軍,后任部隊文工團指揮,解放后任電影樂團指揮,為《龍須溝》等幾十部電影錄配了音樂。十年后,他留學前蘇聯(lián)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指揮家金茲布爾克。讀大學一年級時,和一個蘇聯(lián)人同住一個房間。每天晚上他們都要對話,練習俄語。房中有一架鋼琴,曹鵬每天練習不輟。這期間,曹鵬曾多次舉辦交響音樂會,演出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并指揮全蘇廣播交響樂團演出中國作品專場。
曹鵬和戀人到哈爾濱演出時,戀人夏慧玲在俄國人商店中給他買了—塊香皂,在那個生活艱苦的年代,他一直舍不得用,這塊香皂還跟隨他一起到了蘇聯(lián),一塊香皂的芳香一直留在了他的心中,留下了一生美好的回憶。
那個美好的回憶中,他也留下過遺憾。那是1952年,曹鵬母親去世時,他正在錄制電影音樂,沒能回去奔喪,這讓他感到深深的遺憾。每每憶過母親,他就流淚,傷感不已。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曹鵬也受到了沖擊,每天被批斗。當時,有不少同事都暗中幫助他。被批斗完,到食堂去吃飯,炊事員另外給他打兩樣菜,讓他多吃點,同事都說他是好人。但那時,他很顧及自己的面子,他不愿讓家里人受拖累,整天考慮怎樣去死,他的妻子夏慧玲發(fā)現(xiàn)了一些苗頭,勸他好好活著,最后,是妻子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曹鵬在家里講究民主,很少干涉子女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大女兒曹小夏6歲時開始練琴,二女兒夏小曹也是從6歲學習小提琴,當時,她聽到姐姐在拉小提琴,感覺琴聲美妙極了,夏小曹也要求學習拉小提琴。曹鵬答應說:“行!”但他提出一個要求:“要學琴可以,你每天每根琴弦要拉滿100下,完不成任務可要罰你的!辈荠i把這項監(jiān)督任務交給了曹小夏完成。曹鵬大多數時間都在他的辦公室里工作,根本沒時間聽兩個女兒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