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種方向排列的橫紋肌組成。吹奏時舌在口腔中的各種運(yùn)動對笛子的發(fā)音有各種影響。舌體橫紋肌的不同收放,使舌體向各個方向彎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體橫紋肌的交替收放,使舌與上顎時而貼近,時而離開,對呼氣起著“開關(guān)”的作用,造成呼氣的時斷時續(xù),使吹奏的笛音產(chǎn)生分奏的音樂效果,如吐青、垛音、疊音等。舌尖在放松的條件下利用氣的沖擊與上顎有彈性地時抵時開,使笛聲產(chǎn)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彈音等。
舌在不用時應(yīng)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開,增大氣流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