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音樂家來說,他們手中的樂器仿佛成為身體的延長,在演奏時與自己融為一體,才能發(fā)出卓爾不凡的音響。另有一點至關重要的,便是舞臺感。音樂是表演藝術(shù),音樂家需要直面觀眾正對劇場。站在臺上,在聚光燈下,展現(xiàn)出超然信心和滿足,享受當下。
笛子演奏家唐俊喬就是如此。
生于笛子世家
唐俊喬從小就展露出過人天賦。她生于遼寧鞍山的笛子世家,父親和叔叔都是當?shù)貞虬嗟闹竦蜒葑嗉。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她父親給她一根竹笛玩耍,誰知從未碰過竹笛的唐俊喬竟把笛子吹響了。
之后唐俊喬考入鞍山市戲曲學校樂隊班,以吹笛子為主,也學嗩吶、月琴等樂器,為京劇昆曲伴奏。有一次,鞍山戲校名譽校長、京劇大師袁世海來校考察。在為昆曲折子戲《鐘馗嫁妹》伴奏時,幕邊上小小個子的唐俊喬忘情的演奏、悠揚的笛聲吸引了袁世海注意,于是袁世海把她叫到臺上請她演奏了兩首獨奏曲,并當著劇團人的面大加贊揚一番。
在父親鼓勵下,唐俊喬11歲時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附中,開始系統(tǒng)接受專業(yè)教學訓練。隨后她的發(fā)展一帆風順。16歲時她首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18歲時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趙松庭和俞遜發(fā)兩位笛界泰斗。
“俞遜發(fā)老師給了我受益終身的教誨。我那時崇拜恩師,癡迷并模仿他的演奏,什么曲子都想做得跟他一樣。大學畢業(yè)后,有一次他找我談話:‘小唐,你即使吹得和我再像,再接近,哪怕一模一樣,也只能做俞遜發(fā)第二。你要做唐俊喬第一!@番話讓我大徹大悟。我要開辟自己的天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碧瓶陶f。
參與了奧斯卡電影配樂獎《臥虎藏龍》的音樂錄制
唐俊喬的路就是走國際路線。她身懷傳統(tǒng)六孔笛嫻熟演奏十二音的童子功絕技,擁有天生過人的音樂感覺,為她在業(yè)務上的無懈可擊奠定了基礎。她也擁有上佳人緣,來自同齡人和朋友們的賞識讓她的事業(yè)平步青云。
1996年大學畢業(yè)后,23歲的唐俊喬進入上海民族樂團,位居竹笛聲部首席,當時在圈內(nèi)已是名聲在外。1999年,李安執(zhí)導電影《臥虎藏龍》時,找到譚盾創(chuàng)作電影配樂。譚盾要找全世界最好的竹笛和大提琴來演奏配樂。大提琴找到了馬友友。談到竹笛時,有人向譚盾推薦了唐俊喬。
“團里通知我下午去錄音棚錄音,我就提前到了錄音棚等候區(qū)。也沒人招呼我,因為那時我看上去就像個小女孩。直到錄音棚的麥克風里傳來‘唐俊喬到了嗎’時,我才站起來。譚盾從操控間里走了出來,上下打量著我,好像有點疑慮。他先把譜子給我讓我準備準備。我說:‘不用準備,直接來吧!M了棚,譚盾又說,先放一段音樂讓我跟一跟體會體會。我就說:‘直接錄吧不用跟了!T盾將信將疑地看著我,沒再要求。這就開始錄了!碧瓶陶f。
吹奏完后,操控室里一片寂靜,似乎人們都還沉浸在剛才的音樂中。這時李安隔著玻璃做了一個OK的手勢。譚盾跑出來興奮地握著她的手表示感謝和欽佩!杜P虎藏龍》的電影配樂就這樣誕生了。
2001年2月的一天上午,唐俊喬還未睡醒,就被電話鈴吵醒。電話那頭傳來譚盾帶有濃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話:“恭喜你唐俊喬,你得獎了!彼庑殊斓乃活^霧水。原來由她參與錄制的《臥虎藏龍》電影音樂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于是,26歲的上海民族樂團竹笛首席,帶回了一個“小金人”。
一曲《愁空山》定姻緣
竹笛還成就了唐俊喬的姻緣。紅繩另一頭的,是作曲家郭文景。
1993年,郭文景寫了一部很復雜的作品——竹笛協(xié)奏曲《愁空山》。作品問世之后,只在個別場合由改良的八孔笛上演,此后作品便杳無音訊整十載。
2003年,已經(jīng)離開上海民族樂團回到上海音樂學院任教的唐俊喬輾轉(zhuǎn)了解到有這部對竹笛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壓箱作品,便試探性地詢問人在北京的郭文景,沒想到被潑了一頭冷水,說這部作品技術(shù)太難,半音太多,六孔笛可能演奏不下來。但唐俊喬并不氣餒,同年8月親赴北京,約出郭文景,旨在索譜。
“我和他約在一個咖啡廳見面。他遲到了一陣子總算出現(xiàn)了!碧瓶讨两窕貞浧鹚麄10多年前的初次見面,歷歷在目,“和他現(xiàn)在的風格一樣,一見面,也不和我寒暄幾句,而是開門見山地說事兒,直接切入主題,把他帶來的總譜擺在桌子上。我打開一看,全是半音,用六孔笛演奏的確是太挑戰(zhàn)了,但我有信心拿下。于是我對他說,我會在自己兩個月后的獨奏音樂會上試演一到兩個樂章,到時請他專程到上海來聽!碧瓶坍斕熠s回上海,徹夜研讀總譜,深為作品所震撼,立刻決定撤下音樂會中預期納入的一部作品,上演《愁空山》完整3個樂章,并把這個決定告訴了郭文景。
堅苦卓絕的兩個月練習后,迎來了唐俊喬在上海大劇院的獨奏音樂會,上海交響樂團協(xié)奏,星光薈萃,大師云集。郭文景從北京被請來。唐俊喬憑借對六孔笛出神入化的掌握,拿下了這首24分鐘的之前傳統(tǒng)六孔竹笛無人能演的作品。她不僅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也贏得了作曲家的心。2008年,郭文景與唐俊喬走到了一起。
在往后的歲月里,唐俊喬成了這部中國竹笛作品的不二代言人,在大江南北奏響。一大批中國樂團在海外巡演時以《愁空山》作為看家曲目。數(shù)個國際知名的樂團如BBC交響樂團和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都邀請?zhí)瓶萄莩龃饲?/p>
家庭之外,唐俊喬的生活依然圍著竹笛在運轉(zhuǎn)。除演出外,她也在教職中培育新人,學生中不乏全國性竹笛比賽優(yōu)勝者。她還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竹笛樂團,廣赴各地演出,除推介竹笛作品外,也委約新人新作,嘗試竹笛和其他樂器組合的可能性。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