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考《中國音樂文化研究》大綱
《中國音樂文化研究》科目大綱
一、考核要求
《中國音樂文化研究》是“藝術(shù)學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一個研究方向,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相比,它更加注重對傳統(tǒng)音樂理論的挖掘與研究,因此也就更加重視音樂形態(tài)的分析、歸納與提煉。和“中國音樂史研究”方向相比,它則更加重視音樂史學中有關(guān)古代音樂,尤其是樂學的史料與記錄。因此,他要求研究者在音樂形態(tài)、音樂史、音樂考古、音樂文獻以及樂學、律學和古漢語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在較為厚實的基礎(chǔ)知識上,研究和提煉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基本構(gòu)成規(guī)律與特點。
二、考核評價目標
1.準確地掌握并論述相關(guān)的學科知識。
2.熟悉與學科相關(guān)的專業(yè)術(shù)語和有關(guān)概念。
3.具備初步的各類中國傳統(tǒng)音樂形態(tài)的分析能力。
4.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精煉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5.熟悉《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中國民族音樂》以及《中國音樂史》的基本內(nèi)容和相關(guān)要點。
試卷分值及考試時間:
1.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題型結(jié)構(gòu):
(1)名詞解釋:約:20-30分左右;
(2)簡 答 題:約40分左右;
(3)論 述 題: 約20-30分左右;
(4)分 析 題:約20分左右;
各題的成績比例根據(jù)每年的實際試題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復試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王耀華、杜亞雄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3.《中國民族音樂》,王耀華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三、考核內(nèi)容
緒論
中國音樂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中國音樂起源與夏商時期的巫樂文化
第一節(jié) 音樂起源——一個眾口紛紜而又不得不說的藝術(shù)難題;
第二節(jié) 紙上得來終覺淺——文獻中的上古樂史;
第三節(jié) 遠古遺響——揭開上古樂史的神秘面紗;
第四節(jié) 漫漫巫風中的恒舞歡歌——夏商音樂概況;
第五節(jié) 金聲玉振——夏商樂器尋蹤。
第二章 宗周禮樂制度與戰(zhàn)國時期音樂世俗化傾向
第一節(jié) 周公的制禮作樂——周代雅樂制度的奠立;
第二節(jié) 廣博良易,樂教也——周代的樂教與《周禮•大司樂》;
第三節(jié) 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禮壞樂崩”;
第四節(jié) 雅頌各得其所——《詩經(jīng)》和《楚辭》中的音樂探索;
第五節(jié) 禮樂何為——百家爭鳴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六節(jié) 八音克諧——周代的樂器與樂器分類法。
第三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音樂文化的變革
第一節(jié) 樂家有制氏——秦漢時期的宮廷音樂建設(shè);
第二節(jié) 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樂府的創(chuàng)立與秦漢民間音樂的進步;
第三節(jié) 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漢代古琴音樂的演進;
第四節(jié) 慷慨吐清音,明轉(zhuǎn)出天然——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音樂的新變與清商樂的倚靡;
第五節(jié) 古雅莫高,胡樂薦臻——西域音樂的輸入與傳播;
第六節(jié) 儒道兼美,雙論合璧——《樂記》與《聲無哀樂論》。
第四章 隋唐時期音樂文化的全面繁榮
第一節(jié) 發(fā)揚蹈厲,聲韻慷慨——唐代宮廷禮樂建設(shè)與《破陣樂》源流;
第二節(jié)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唐代的燕樂與大曲;
第三節(jié) 席上爭飛使君酒,歌中多唱舍人詩——唐代歌詩藝術(shù);
第四節(jié) 工師愚賤安足云,太常三卿爾何人——唐代宮廷音樂機構(gòu);
第五節(jié) 百花齊放,斗艷爭奇——唐代民間音樂與文人音樂(含敦煌曲譜、俗講、變文等);
第六節(jié) 取來歌里唱,勝向笛中吹——唐代音樂表演藝術(shù)家及其音樂理論。
第五章 宋元時期音樂文化的雅俗分流與市民音樂的興起
第一節(jié) 聲詩間為長短句——宋代詞樂的體制;
第二節(jié) 自作新詞韻最嬌——宋代詞樂的發(fā)展歷程;
第三節(jié) 何不與君指上聽——宋元時期的器樂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宋代的市民音樂;
第五節(jié) 搜煉古今,博采沉奧——宋元時期的音樂思想與音樂理論著作。
第六章 明清時期中西音樂的交匯與融合
第一節(jié) 師夷長技——明清間的中西音樂交流;
第二節(jié) 風虎云龍,萬國來同——學堂樂歌的興起與發(fā)展(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
第三節(jié) 愈趨愈卑,新奇疊出——花雅之爭與京劇的興起;
第四節(jié) 死水微瀾——明清時期的宮廷音樂與文人音樂;
第五節(jié) 綠洲明珠——新疆維吾爾族木卡姆音樂。
第七章 中國古代戲曲音樂文化
第一節(jié) 宋人詞益以里巷歌謠——宋元時期南戲的興起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傳奇猶宋戲曲之變——群星璀璨的元雜。
第三節(jié) 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明清傳奇與四大聲腔。
第八章 中國傳統(tǒng)樂理與樂律學
第一節(jié) 登堂入室,拾級而上——中國傳統(tǒng)樂理的相關(guān)術(shù)語與概念;
第二節(jié) 為樂必先定黃鐘——中國樂律學理論及其發(fā)展歷史。
第九章 中國音樂文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
第一節(jié) 借點西洋科學去,回家整理舊琴囊——學院派的音樂理論、音樂創(chuàng)作及其歷史影響(蕭友梅、王光祈、黃自、青主、劉雪庵、吳伯超、譚小麟、江文也、江定仙、馬思聰?shù)龋?/p>
第二節(jié) 毛毛雨下個不!駠鴷r期流行音樂文化(黎錦暉、黎錦光、陳歌辛等);
第三節(jié) 我們是開路的先鋒——左翼音樂與無產(chǎn)階級音樂文化的興起與發(fā)展(賀綠汀、呂驥、任光、麥新、鄭律成、李劫夫、安波、馬可、舒模等);
第四節(jié) 雙峰并峙——聶耳與冼星海的音樂創(chuàng)作及其影響;
第五節(jié) 從小白菜到北風吹——中國新歌劇的興起與《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成就。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