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小提琴家像伊扎克·帕爾曼,享有“超級明星”的殊榮。
這位終生坐著拉琴的小提琴家,在歐美是傳奇,在中國亦是數(shù)代樂迷揮之不去的音樂記憶!靶r候,帕爾曼是我們的英雄。忽然有一天,我們聽膩了,覺得一定有比他好的。我們都去找了一圈,回過頭卻發(fā)現(xiàn)沒有可替代他的。這時,連帕爾曼都老了!痹跇吩u人李嚴歡等一批老樂迷眼里,去聽帕爾曼的音樂會,仿佛就是見“初戀”。
明晚,帕爾曼將在東方藝術(shù)中心登臺,首次在上海開一場獨奏音樂會。
坐著演奏的小提琴家
現(xiàn)年70歲的帕爾曼1945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維夫。他的父母早年為躲避納粹迫害從波蘭移民以色列,靠開理發(fā)店為生。三歲半時,帕爾曼從收音機里聽到小提琴大師海菲茲的演奏,立時被小提琴的聲音迷住。成為小提琴家的夢想,那時就栽進了他心里。
1949年,以色列爆發(fā)了全國性的小兒麻痹癥疫情,4歲的帕爾曼不幸被染。經(jīng)過數(shù)月治療,他的雙臂和雙手恢復(fù)正常,雙腿卻完全殘廢,終生無法直立行走。“人年紀越小就越容易接受改變。我好像是成天在街上玩啊跑啊,突然有一天不能跑了,好在我才跑了短短四年,我很快就接受了身體上的改變!迸翣柭貞浾f。
疾病沒有改變帕爾曼學(xué)小提琴的志向,父母也希望兒子能通過學(xué)琴,鍛煉上身和手臂的協(xié)調(diào)能力。5歲,帕爾曼進入特拉維夫音樂學(xué)院。他每天至少練琴三小時,10歲時,帕爾曼已經(jīng)是一位很老練的演奏者。
特拉維夫有個“小提琴神童”的消息甚至傳到了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小提琴家斯特恩爭相趕往以色列聽他拉琴。斯特恩說他當時立刻被這個滿頭鬈發(fā)、滿臉笑容的孩子吸引住了,同樣是猶太裔出身的斯特恩,看到了帕爾曼身上的音樂潛質(zhì),“他拉琴就如你我呼吸一般自然。”當時的斯特恩已在歐美享有盛名,美國古典樂界甚至有專門的“猶太幫”,斯特恩便是擲地有聲的領(lǐng)頭人物。因著他的幫助,帕爾曼得以進入紐約茱麗亞音樂學(xué)院,師從“鼻祖”級小提琴教育家加勒米安,練就扎實功底。
1964年,帕爾曼獲“列文崔特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職業(yè)演奏家生涯啟幕。次年,帕爾曼回以色列舉行了8場音樂會,與以色列愛樂同臺,他說:“在以色列,孩子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與以色列愛樂一起演奏。”同年,帕爾曼登臺卡內(nèi)基音樂廳演奏了西貝柳斯小提琴協(xié)奏曲,《紐約時報》評論,“這位壯實的年輕人有著一種能力,他能將音樂提高到超凡脫俗的境地!
半個多世紀的演奏生涯里,帕爾曼包攬了15項格萊美獎、4次艾美獎、美國國家藝術(shù)勛章和自由勛章。憑著《辛德勒的名單》,帕爾曼也在古典音樂以外的流行文化中獲得廣泛知名度。在這部1993年問世的電影里,約翰·威廉姆斯吸取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創(chuàng)作了一曲小提琴獨奏,帕爾曼擔綱獨奏部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陰影下猶太人的凄涼心境。
因為身體局限,幾乎所有人都曾質(zhì)疑帕爾曼的音樂夢,職業(yè)生涯初啟時,也有包括師長在內(nèi)的人擔憂他因身體不便無法上臺和巡演。但帕爾曼說,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我用了好幾年時間證明,身體局限根本不是我成為職業(yè)小提琴家的障礙。我希望人們只關(guān)注我的音樂,而不是我的殘障,我也不希望身體局限成為我音樂的標簽!
以“情”動人是他的標志
在李嚴歡看來,帕爾曼之所以能成為他那一代小提琴家中的最高象征,還是過硬的“綜合實力”所致。
這種實力,首先反映在帕爾曼的全面技巧上。這種技巧并不僅指雙泛音、換指八度、左手撥弦等高難演奏技巧,而是在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后,使之真正為自己的音樂表現(xiàn)服務(wù)的更高層次技巧,譬如,“他的‘音準’完全能隨作品情緒的變化而變化,是為作品服務(wù)!
高辨識度的“甜美”發(fā)音,亦是帕爾曼備受追捧的原因。標志性的發(fā)音曾是大師級小提琴家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即便是與帕爾曼同輩的祖克曼、鄭京和,也缺少屬于自己的標志發(fā)音。甜美、漂亮、飽滿,帕爾曼的發(fā)音讓人一聽即識,“情”始終在他的演奏里占了主要位置。
“帕爾曼成長的年代,昔日小提琴演奏對于色彩、情感及個性魅力的注重與追求,正在為一種嚴謹、客觀、不過多流露個人感情的現(xiàn)代風格所取代。尤其是音樂賽事的盛行,更讓大多數(shù)年輕人在演奏中收斂起個性,力求以理智的方式描繪出更精確的藍圖。”但在帕爾曼的意識中,小提琴終究是以“情”動人、善于歌唱的樂器,“他始終在演奏中尋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以此建立屬于自己的風格!
帕爾曼素來以曲目量廣博著稱。無論演什么作品,他都保持了相當水準,并傳遞出準確風格。李嚴歡說自己最近收錄了帕爾曼的錄音全集,一套77張CD,一套25張CD,很少重復(fù),足見其曲目量之大,“但那些最能體現(xiàn)小提琴優(yōu)美如歌特質(zhì)的作品,才是他的最愛,也更符合他熱情的演奏氣質(zhì)。”
帕爾曼的另一大功績,是自1970年代開始頻繁于音樂會和唱片里演奏一些精美小品。他是第一個大量錄制克萊斯勒創(chuàng)作與改編小品的小提琴家。這個曾被老一代演奏大師和聽眾熱愛的簡小音樂體裁,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漸被人看不起,因為覺得太“輕”,但帕爾曼認為,“他們不知道,聽眾是需要這些‘甜點’的,聽眾受不了整場奏鳴曲!
此次的音樂會下半場已公布曲目里,斯特拉文斯基《意大利組曲》只有18分鐘。顯然,他打算留后半段時間給小品,而小品通常要在臺上即興公布。李嚴歡感慨,“沒有帕爾曼,這些可愛的小曲子還不知要再過多少年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呢。”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