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的第三期青年作曲家計劃于2014年2月正式啟動,在經過了歷時近兩年的征稿、評選、作品展演后,即將于12月8日迎來終評音樂會。12月7日,10位中外資深音樂家組成的評審團隊于此間一同亮相。
2010年,國家大劇院與著名作曲家陳其鋼共同策劃推出了“青年作曲家計劃”,以持續(xù)面向全世界華人青年作曲家征集遴選管弦樂作品的方式,來尋找優(yōu)秀的嚴肅音樂作品,挖掘中國音樂界的年輕翹楚。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不同于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同類計劃的最大亮點是,在作品征集的同時,國家大劇院還邀請國內優(yōu)秀職業(yè)院團,為優(yōu)秀作品免費組織面向社會的演出,讓年輕作曲者能夠聽到自己的作品“發(fā)聲”。這不僅為一大批懷揣藝術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揮灑才華的舞臺,也幫助他們在作曲之路上建立信心,積累經驗,看到希望,從而激勵越來越多“散落”在海內外的年輕人“回家”實現(xiàn)作曲夢想。
在首期青年作曲家計劃中獲得首獎的杜薇曾將該計劃比作“如來神掌”,將自己推到了一直想去的地方。而這也是五年來不斷涌現(xiàn)的優(yōu)秀作曲人才的共同心聲。
事實上,不少在該計劃中嶄露頭角的青年作曲家,已經在國內外的音樂舞臺上施展了他們的才華,讓世界聆聽到了中國嚴肅音樂屆的“好聲音”。除已受到業(yè)界頗多關注與贊譽的杜薇外,第二期獲獎的年輕作曲家肖瀛、葉彥辰也獲得了與英國格拉摩根峽谷音樂節(jié)合作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期入圍終評的青年作曲家蔡東真,現(xiàn)任國家大劇院駐院作曲家,已為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話劇《樣式雷》創(chuàng)作了配樂,并為國家大劇院八重奏“量身定制”了多首作品。與此同時,前兩期計劃中獲獎的六位作曲家,亦接到了國家大劇院的新作品委約邀請。據悉,諸多參與該計劃的青年作曲家也將被邀請加盟到國家大劇院小歌劇、室內樂等的創(chuàng)作中。
根據國家大劇院提供的數(shù)據,青年作曲家計劃已成功舉辦了28場新作品展演,3場新作品專場音樂會,吸引了34000逾人次走進音樂廳觀看演出。與此同時,該計劃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內外音樂機構的關注,到目前為止,參與到本計劃中的國內外音樂機構包括了貴陽交響樂團、法國國家廣播電臺、英國格拉摩根峽谷現(xiàn)代音樂節(jié)、德國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等。
在第三期計劃為期7個月的展演過后,經國家大劇院與評審專家的又一輪慎重評選,六部作品拿到了終評音樂會的“入場券”。根據抽簽取得的演出順序,這六部作品分別是法國里昂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李萌能的《彼岸花》、中央音樂學院商佩雷的《八仙》、中國音樂學院何巍的《夜曲》、西蒙菲沙大學楊筱琳的《漫漫山谷間》、上海音樂學院藺錫鵬的《綠林中的杜鵑》、四川音樂學院張志亮的《云佩》。
終評音樂會中,國家大劇院邀請了10位國內外資深音樂家共同組成強大評審陣容,分別是青年作曲家計劃首席評委陳其鋼、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jiān)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桂冠指揮陳佐湟、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jiān)譚利華、上海音樂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許舒亞、荷蘭新樂團總監(jiān)若埃爾·彭斯、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藝術總監(jiān)克里斯蒂安·雅爾維、著名單簧管演奏家及指揮家保羅·梅耶、法國國家廣播電臺指定評委,作曲家菲利普·舍勒、瑞典室內管弦樂團藝術總監(jiān)格雷戈爾·祖比奇。
菲利普·舍勒對中國作曲界的發(fā)展表達了極大信心,“多年來,我聽到了許多優(yōu)秀的中國作品,在我舉辦的大師班、音樂會里,中國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高品質,以及其中的中國現(xiàn)代音樂元素給我?guī)砹嗽S多驚喜。這是我第二次參與青年作曲家計劃的評審工作,當我聽到本期的作品時,我可以深深感受到,這些年輕的中國作曲家是如何‘敞開’自己,將交響樂世界里的不同語言和風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的。音樂的美不分國界,我認為‘分享’與‘包容’是青年作曲家計劃的精神!
對于再次迎來終評音樂會,作為首席評委的陳其鋼同樣倍感欣慰。他認為,“青年作曲家計劃是中國管弦樂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礎工程,它的宗旨絕不僅僅是出一兩部好作品,更重要的是在遴選和演奏的過程中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聆聽自己的機會。通過這個工程,讓年輕作曲家建立經驗,引發(fā)思考,磨煉意志,開拓未來!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