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光中的詩里,臺灣是抹不開的鄉(xiāng)愁。4月20、21日晚,由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音樂劇《少年臺灣》將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該劇用主人公行走臺灣的10個故事呈現10個鄉(xiāng)鎮(zhèn)的風土人情,讓觀眾隨著10首歌的旋律跨過海峽,行走寶島,和陌生人碰撞出刻骨銘心的回憶。昨天下午,音樂劇的主創(chuàng)團隊集結南京,提前“劇透”了這部音樂劇及其創(chuàng)作原委。江南時報記者 呂晶晶 文 秦懷珠 攝
10處風景展現臺灣人都陌生的臺灣
音樂劇《少年臺灣》改編自作家蔣勛的同名作。導演符宏征告訴記者,團隊從一開始就很確定要用音樂劇的形式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而他本人則通過類似“音樂會”的方式,一首曲子、一首曲子地呈現書中的陌生城市。
“大陸可能比較熟悉九份、墾丁還有鹿港,但作品和音樂劇都提到了笨港、豐山、西寶這樣的地方,這些"小地方"分布在臺灣的東部、中部,有些在山上,都是比較鮮為人知的,臺灣本地的年輕人也許都不知道這些地名。”符宏征坦言,原作中二十幾個不同的地方可能連臺灣本地人都非常陌生。這些獨立的故事搬上舞臺后成為相互獨立的10個風景、10段歷史,用說書的方式表達。舞臺上的人既是觀察者,又是說書人。
如此陌生的內容,如何來打動南京觀眾?符宏征對此很有信心:“音樂劇里會稍微介紹地理、歷史,最重要的還是故事中蔣勛的關懷和情感,這種情感很容易被傳達出來,也會得到共鳴。”據介紹,雖然舞臺和布景都很簡單,就像是用四大塊坡道整合出來的空間,再給每段故事配上投影,結合了戲劇、舞蹈元素之后,最終會形成一個豐滿的影響。
演員演繹出原作者自己的行走故事
劇中,歌手殷正洋扮演了多個角色,其中就包括少年蔣勛本人。采訪中殷正洋感慨,演繹一個相識多年的人和他的作品,讓自己壓力很大。他說:“蔣勛第一次要來看彩排的時候,有些人前一晚都失眠了,但是離開時他寬容地給了每個演員一個深深的擁抱。他說,一個作品變成音樂劇的話,就是一個全新的作品,即使自己很想指導也不應該插手或涉入。”
這份寬容幾乎能讓每個人釋然。據說,李安導演拍攝《斷臂山》時,當時的作家在磨合中讓他“吃盡苦頭”,在蔣勛看來這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幾乎是折磨。而讓蔣勛“放手”的音樂劇版《少年臺灣》,盡可能保留了作者的內在情感。
“我們希望能用音樂表達蔣勛對這些地方的情感,如同他所說,看完他的書,放下書就能提著包包出走,切實地接觸那塊土地!睂а莘暾骷捌鋱F隊想傳達的,就是這種“少年臺灣”的精神:有行動,永葆少年意氣風發(fā)的模樣,即使有多大的痛苦、悲傷也不沉溺,很快地放下、出走,隨時可以上路。
主演殷正洋“劇透”了一個細節(jié),他所扮演的蔣勛在學校是美術老師,擔任過美術系系主任很多年,有些故事就是他帶著學生走動的過程,另一些則是他以畫家的身份行走的地方!八袀習慣,聽到一個地名很特別就想去走一走,或者學生住在哪里、誰在哪兒發(fā)生了什么,他都可能想去那個地方看看!币笳笤u價:“他是個很行動派的人,假使他坐在臺南一個古老巷道的小吃攤,也許他會觀察小吃攤的老板怎么做菜。他特別喜歡某些風味的東西,對人的觀察比較深刻,喜歡關注人和人的生命背景!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