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先生說過:“無論何種音樂教育,它的 起點和終點都應當是啟發(fā)孩子們對音樂的 真正興趣!蹦敲,怎樣使兒童愿意彈鋼琴并對鋼琴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一、培養(yǎng)孩子熱愛音樂
林華先生認為培養(yǎng)興趣這樣偉大的精神力量,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應當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從中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種利用音響符號組合變化以表現(xiàn)自己情緒的語言。
第一,聽不同的歌曲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聽不同體裁、情緒的簡單歌曲,使他們感受到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是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人們的喜怒哀樂,對此,我們可以適當給予講解。如《娃哈哈》表現(xiàn)了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活潑、歡樂的景象!对t頭繩》中爹爹給喜兒扎上新扯的二尺紅頭繩后,喜兒高興得唱起來。而《北風吹》則表現(xiàn)的是舊社會窮人的苦難生活。
第二,“玩”音樂
家長不能急于讓孩子坐在鋼琴前,那樣極有可能使孩子以后對練琴的枯燥乏味感到厭煩,從而排斥并產生逆反心理。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合著音樂的節(jié)拍做游戲,而拉近他們同音樂的距離,比如《丟手絹》《小兔子乖乖》《找朋友》等,這對于啟發(fā)他們表達內心情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好學的簡單樂器當玩具,如口琴、小鋼片琴、小鋼琴等,引導他們用這些玩具吹出或奏出自己喜愛的旋律,這樣就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與音樂建立了感情,音樂是他們的好朋友。
第三,去聽音樂會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教他認識舞臺上的各種樂器,并注意聽各種樂器發(fā)出的不同音響。尤其多聽鋼琴音樂會,逐漸讓他熟悉鋼琴的聲音、喜歡鋼琴,使他產生要彈琴的欲望。我們可以讓他慢慢了解鋼琴這個“大玩具”也可以歌唱,可以奏出這么美的旋律,也可以表達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這是演奏者與聽者進行交流的途徑。
二、教師——鋼琴教學中的重要角色
第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孩子對感情的反應極為敏感,老師過于嚴肅會使他們不敢回答問題。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認真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看到他們的真實性格,以便更好地挖掘其音樂才能。
老師可以同孩子交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他覺得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他可以大膽地對老師說出自己心理的感受,這樣,老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根據(jù)孩子的性格愛好、身體情況等方面上課。
第二,講究語言藝術
孩子的年齡、領悟能力、反應速度等各不相同,教師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因材施教,不能因為孩子某個問題聽不明白就加以訓斥,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語言是傳道授業(yè)的載體,是教師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開發(fā)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語言上,要講究藝術性,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孩子們易于接受的語言,以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