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俞子正教授為沈陽音樂學院師生作學術報告
6月10日,中國教育學會聲樂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聲樂家協(xié)會執(zhí)行主席,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學科帶頭人俞子正教授為我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歌唱的激情與理智關系》的精彩學術報告。該學術報告是首屆全國專業(yè)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學術報告由我院科研處副處長計曉華研究員主持。學術報告伊始,劉輝院長為俞子正教授頒發(fā)沈陽音樂學院客座教授聘書。劉輝院長在講話中指出,俞子正教授是研究成果頗豐的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作為歌唱家,在國內、國際舞臺上,多次出演重要歌劇的主要人物;作為教育家,他的教學成果豐碩,很多學生在國際國內獲獎;作為學者,理論著作豐富,主編全國聲樂教育教材并出版20多卷,已成為全國聲樂教育必選教材和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指定教材。同時,俞教授亦是散文家,出版過《會唱歌的文字》;亦是書法家,技藝高深,音樂專輯《道情》有請俞教授題字。俞子正教授成為我院客座教授,必將推動與加強沈陽音樂學院各方面的發(fā)展及建設。他向俞教授正式發(fā)出邀請,希望在適當?shù)臅r機能來我院開音樂會,讓師生一睹大師舞臺上的風采。
俞子正教授表示這次借首屆全國專業(yè)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的機會來到我院非常的難得,感謝劉輝院長的邀請。俞子正教授的學術報告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術理論思考及經驗探討;第二部分為藝術實踐指導。整個學術報告展示了俞子正教授音樂理論文化的深厚以及舞臺藝術實踐的魅力。
學術理論交流部分,俞子正教授主要從歌唱自如、歌唱語言、歌唱情感三大方面來探討。歌唱自如的問題,提出了演唱要不要“自然”的問題;演唱要不要“放松”的問題。俞子正教授指出演唱應該是由“自然”到“規(guī)范”再到“自如”的過程,演唱是源于“自然”,但要高于“自然”!白匀弧笔桥c生俱來的,“自如”是千錘百煉后的游刃有余。演唱不是單單的“自然”,是經過刻苦練習和嚴格訓練后達到的“自如”境界。演唱的“放松”也是兩個概念,在表現(xiàn)上整體感覺是自如放松,但對于演唱者技術上是運動的,包括氣息、喉嚨以及身體各種機能的運動。
針對歌唱語言的問題,俞子正教授以書法為例,指出真正的書法作品不可能是印刷字。如果用印刷字的清晰概念或標準要求書法的話,那許多書法家的字,我們看不清楚,也看不懂。歌唱也是如此,歌唱不是朗誦,歌唱語言不能像朗誦那樣清晰。如果每個字都孤立地清晰,所謂有字頭、字腹、字尾,那就不是唱歌了,那是簡單的拼音。優(yōu)美的語言不是被分解的語音,歌唱更不能用簡單的“清楚”來衡量。我們常說“字正腔圓”,其實“正”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高雅的“腔調”。如果把“正”和“清楚”混為一談,那就理解的膚淺了。他強調歌唱的語言與說話的語言是有區(qū)別的,音樂語言表現(xiàn)情感、情緒永遠是第一位的。對于歌唱藝術來說,語言是要通過音樂和運用自如的聲音來表現(xiàn)的,這依賴于良好的歌唱技術和審美品位。
談到歌唱情感的問題,俞子正教授強調歌聲里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需要通過聲音技術來達到一個制約。演唱時歌唱者必須清楚地知道,用什么樣的音色,什么樣的氣息和音樂線條才能表現(xiàn)什么樣的情緒,不能盲目地說“充滿感情地演唱”,那樣的話沒有太大時效性。俞子正教授認為,歌唱應該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感性沖動。應該是理智地運用聲音技巧去表現(xiàn)所想表現(xiàn)的內容;理智地知道自己發(fā)出的歌聲能夠表達出什么樣的情感。理智的講究、精致的去設計演唱。
講學過程中,俞子正教授邊講解邊示范,通過不同類型的作品以及不同的演唱方式,讓聽者更加直觀地感受聲樂演唱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應具備和掌握的經驗,他希望同學們保持多學習、多聆聽、多思考的習慣。在藝術實踐指導部分,俞子正教授分別聆聽了音樂教育系學生演唱,由我院于學友教授創(chuàng)作的女高音獨唱作品《歌唱春天》以及其它中外作品。俞子正教授從音樂本體、歌唱情感、情緒直至逐字逐句,生動形象的分析,對學生演唱進行指導,使聽眾明顯感受到學生前后演唱的差異,歌唱情感的提升以及對音樂作品內涵的進一步理解。
整場報告持續(xù)近三小時,豐富的講學內容和生動的語言表述由始至終地吸引著聽者的注意力、會場內掌聲不斷。作為首屆全國專業(yè)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系列學術活動的組成部分,俞子正教授的學術報告是對聲樂演唱、聲樂教育以及文化理論修養(yǎng)的闡述,對進一步促進聲樂專業(yè)的教育教學和理論研究具有積極而深遠意義。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