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將被改編成現代芭蕾舞劇——“這是唐先生與楊小姐的故事”
一個中國人皆知的凄美愛情故事——唐明皇與楊貴妃,用現代芭蕾來表現,會碰撞出怎樣澎湃的情感?昨日,記者在原創(chuàng)現代芭蕾舞劇《長恨歌》 的排練現場,找到了答案——“這部戲中,我最不想說的,就是貴妃和皇帝的故事。我想討論的是人類共有的情感。所以,把它看作是唐先生和楊小姐的愛情故事就可以了。”編導帕特里克·德·巴納告訴記者。該劇將作為上海大劇院2014/2015演出季的閉幕大戲于7月30、31日拉開首演大幕。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碧拼娙税拙右椎拈L篇敘事詩《長恨歌》講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悲劇,這段委婉動人的故事曾被排成昆曲、京劇,成為經典;電視、電影也反復地再現這段歷史和其中的人物。
然而,以現代芭蕾的藝術形態(tài)來呈現,還是首次。因此,這部由現代芭蕾舞劇《簡·愛》編導帕特里克再度為上海芭蕾舞團編排的原創(chuàng)舞劇,從創(chuàng)意之初就備受矚目。西方的經典愛情故事并不少,為何偏偏選中了中國的《長恨歌》?原來,兩年前,《簡·愛》排演結束,帕特里克在上海外文書店意外邂逅了一本封面極美的英文譯本《長生殿》,“我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它看完,然后就下定決心,要把它搬上舞臺”。但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疑問,現代芭蕾的語匯,如何詮釋東方的古老愛情?在帕特里克看來,這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愛情是沒有國籍、顏色的,更無關身份,“這是一個值得講述的美麗故事,不是中國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和悲傷,所以,不要把它看作是一個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這其實就是一個唐先生和楊小姐的愛情故事。”
從《簡·愛》到《長恨歌》,帕特里克總是關注具有悲劇意味的女主角,他說,并不是說悲劇的故事就更有美感,而是它們本來就屬于我們,“我不想要迪斯尼的童話故事,舞臺應該是人生的一部分。那些瘋狂、悲傷的事情更能激發(fā)我的靈感,之所以選擇這些悲劇的女性,是因為我能在她們身上找到震撼!
帕特里克在改編過程中,將人物、故事、戲劇性以及詩意都清晰地拉了出來,唐明皇、楊貴妃、安祿山、陳將軍、宦官高力士等人物經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多重舞蹈的表現,性格、情感、情緒呼之欲出。在排練的一場戰(zhàn)爭戲時,“想象一下,把自己當作張藝謀電影里的‘英雄’!”盡管沒有服裝、化妝也沒有舞臺,你卻可以在演員的肢體里看到一種電影畫面的即視感,一貫給人優(yōu)雅印象的芭蕾,多了一絲俠氣。
用世界的語言講中國的故事,帕特里克最討厭別人給他貼上各種風格的標簽,他稱自己并不喜歡標新立異,“時尚有時候只有6個月的生命期,而我希望我的作品有更加長久的生命力,所以不要在我的作品上貼一些現代舞之類的標簽。其實,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都是先人做過的,標新立異的事注定還是會過時。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