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中央音樂學院的2015屆畢業(yè)典禮上,院長王次炤用“大氣在體、勇氣在身、精氣在心、神氣在魂”這十六字贈予全體畢業(yè)生,并在畢業(yè)致辭的最后用特別的篇幅說了這樣一件事——前幾天他曾看到學生們在微信上發(fā)布88歲高齡的音樂教育家、歌唱家郭淑珍和92歲的指揮家嚴良堃演唱和指揮《黃河大合唱》的視頻,這部作品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充滿了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和氣概。“郭老師和嚴老師是‘文革’后復排《黃河大合唱》的首演演員和指揮,今年為了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郭老師又提議再次復排《黃河大合唱》并擔任此次活動的總策劃。這兩位老師年齡相加超過180歲了,還依然激情飽滿地站在舞臺上,這種執(zhí)著追求的態(tài)度展示出了老一輩音樂家的藝術使命感,也值得每一位畢業(yè)生牢記。 ”王次炤說。
郭淑珍與《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有著不解之緣,尤其是其中的《黃河怨》 。1953年至1954年,她在蘇聯學習期間,第一次聽到了完整版的《黃河大合唱》 ,是蘇聯人用俄語演唱的版本,這次演出給青年時期更多接觸秧歌劇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她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jié),在古典歌曲演唱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和金質獎章,這是中國歌唱家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質獎章,她所演唱的其中一首比賽曲目就是《黃河怨》 ;同年,她又和指揮家李德倫受邀共同與蘇聯國家交響樂團、蘇聯國家合唱團合作,表演了完整版的《黃河大合唱》 ; 1975年,在紀念聶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的音樂會上郭淑珍與嚴良堃合作,多次在民族文化宮、首都體育館、北京展覽館演出《黃河大合唱》 ; 1977年,中國藝術家代表團訪問聯邦德國,她與鋼琴家劉詩昆合作演出鋼琴伴奏版的《黃河怨》 ; 1985年,她受邀與小提琴演奏家、指揮家林克漢合作,在香港荃灣大會堂演出千人合唱版的《黃河大合唱》 ,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郭淑珍此次親自擔任總策劃和藝術總監(jiān),并親力親為帶領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和管弦系學生排練《黃河大合唱》 。從6月開始,排練工作就已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能讓“90后”的年輕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部恢弘的音樂史詩作品,郭淑珍特意請來了著名指揮家,已是92歲高齡的嚴良堃來學院指導排練。嚴老不顧年事已高,連續(xù)4周來到中央音樂學院指導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和聲歌系合唱團排練,兩位老人頗有激情的示范指導,深深打動了參與其中的許多年輕人。
郭淑珍表示,“今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我們應該再唱經典作品《黃河大合唱》 。因為《黃河大合唱》是宣揚中國人民反法西斯革命精神的音樂史詩,是中國現代大型聲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它以黃河為背景,歌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展現了抗日戰(zhàn)爭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fā)出了民族解放的戰(zhàn)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以及保衛(wèi)祖國的必勝信念。 ”嚴良堃說,“在戰(zhàn)爭年代, 《黃河大合唱》是鼓舞士氣的號角,今天它是對抗日戰(zhàn)爭的銘記,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氣節(jié),可以凝聚全世界的華人。 ”
據悉,這臺激動人心的《黃河大合唱》演出將于8月26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郭淑珍還計劃邀請更多有才華的音樂家們加入到此次紀念活動中來,讓動人的歌唱再次溫暖人心,向廣大聽眾傳遞音樂藝術的正能量,激勵當下的年輕人不要忘記過去,認清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最后,郭淑珍還表達了一個很久以來的心愿——她非常希望能夠再次登上舞臺演唱《黃河怨》 。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