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宜昌,中國音樂小金鐘獎第三屆全國鋼琴比賽半決賽公布結果,得知自己進入決賽后,湖南省藝術職業(yè)技術學校的青年教師黃虹愚邀請了他的大學同學為他決賽彈奏的曲目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進行鋼琴伴奏,同學在武漢音樂學院任教,兩個小時的火車就趕到了宜昌。9月23日,宜昌市圖書館,黃虹愚彈完決賽曲目出賽場后,滿頭大汗地對記者說:“剛才的發(fā)揮還算正常。 ”
9月16日至23日,由中國音協(xié)、宜昌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音樂小金鐘獎第三屆全國鋼琴比賽在湖北宜昌舉辦。參賽選手分為少年組和高校教師組及高校學生組,來自全國各地的100余名選手齊聚宜昌,經過復賽、半決賽和決賽的三輪比拼,角逐金銀銅獎項。最終,羅杰獲得少年組金獎,高一鼐、金瀚文分獲高校學生組和高校教師組金獎。
“即便出去旅游,也要保證每天練兩個小時琴”
28歲的黃虹愚5歲開始學鋼琴。當時奶奶覺得他好動,“坐不住” ,就建議讓他學鋼琴。他向記者回憶:“1992年,爸媽花了8000塊錢買了一臺鋼琴,當時也是下了血本。 ”學了鋼琴后,黃虹愚自己也從中感受到了樂趣,“雖然肯定也有不想練琴、坐不住的時候,但是自始至終我真的沒有討厭過鋼琴” 。從幼兒園到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他的學生時代,每天都要練琴4到6小時,“20多年來從不間斷,這真的是一點沒夸張,因為超過一星期不練琴,再恢復就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很劃不來,所以即便我出去旅游的時候,也要保證每天至少練兩個小時” 。
“我是沖著主辦方來的。 ”他告訴記者來參賽的原因,“因為主辦方是中國音協(xié),獎項很有說服力。 ”來之前他就覺得自己如果發(fā)揮正常,應該是能進決賽的, “但也不是特別肯定,怕有什么失誤” 。在參賽之前,他不知道高校教師組的實力如何,來了之后,發(fā)現(xiàn)有幾個很強,“進入決賽的這幾個選手都是身經百戰(zhàn)的,他們幾個都很厲害,有畢業(yè)于德國漢諾威音樂與戲劇大學的,有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的博士。這一屆的選手比上一屆強太多了” 。
2014年碩士畢業(yè)后,黃虹愚成為一名鋼琴教師。“當一名老師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主動想要去練琴,這個比教得好還重要,有時候你教得好,但是學生不學,也是白費了。 ”因為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學生們沒有他們那一代當初那么吃苦了, “可能壓力沒那么大了,我們那時候因為考學比較難,壓力蠻大的” 。
人琴合一,才能彈出好聲音
本屆比賽少年組評委、中國音協(xié)鋼琴學會副會長李民,在肯定本屆比賽選手的整體水平很高的同時,也指出了一些選手的問題,“比較明顯地有為比賽而演、為比賽而彈的” 。他表示,比賽不是拼技術,而是闡釋音樂之美。“我們評委最希望的,是這場演奏能夠打動我,僅僅有技術是打動不了我的,希望選手能把注意力放在音樂的表現(xiàn)力上。 ”
“一個演奏者,如何使手上的聲音比較華美漂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高校組評委、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朱詠北表示,“物理意義上的聲音,對其簡單的評判就是明亮或者生硬、松散等,但對于一個演奏者,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精神上的聲音,就是把一個物理性的聲音,變成一個有生命的藝術性的聲音。 ”他解釋,這樣的評價標準是“像” ,“就是像什么,當你彈巴赫的音樂時,你要能夠像巴赫,當你彈古典音樂時,要像古典時期的作品” 。
上世紀80年代,朱詠北在德國柏林學習音樂時,他的導師告訴他,彈琴時,琴聲不是從手上流出去的,而是從心里流出去的。 “所以要走心,做到人琴合一,才能彈出好的聲音。 ”
對此,他的建議是學會聆聽:“首先是有認識性地聆聽,聽自己彈、聽學生彈、聽大師彈,從認知角度判別什么是好的聲音;第二步,是批判性地聆聽,通過傾聽知道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是難聽的;第三步,創(chuàng)造性地聆聽,現(xiàn)在這些選手是鋼琴演奏者,未來其中的有些人可能就是大家,作為大家,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郎朗、李云迪為什么只有一個,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獨到的東西。 ”
比賽不是競技,而是一種溝通
在少年組評委、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蘇斌看來,比賽不是競技,而是一種溝通,“如果你能夠跟評委老師溝通,你就勝利了,如果溝通不了,那就只是一個競技,是手的跑動,沒有靈魂和生命力。 ”這樣的溝通,他的解釋是一種“通靈” ,“一個好的演奏者,是一個通靈的人” 。
“這怎么理解?就是一個演奏者,在學習一部作品時,是要跟作曲家溝通的,要從作品里了解作曲家,要知道他想通過作品表現(xiàn)什么。 ”蘇斌解釋,“如果一個學生能夠聽出作曲家作品里表達的東西,他就會彈得非常好,這個時候,他其實也在通過音樂的旋律、線條和層次,讓聽者聽到了作曲家靈魂深處的東西,實現(xiàn)了他跟聽眾的溝通。 ”在比賽場上,蘇斌能夠感覺到兩類不同的選手:“有些選手跟我溝通了,非常好,但有些選手我感覺不到這種溝通,只看到他的技術非常好,但感覺不到他傳遞給我的東西。 ”
在比賽場上,中國音協(xié)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韓新安也會在某個時刻,聆聽到某個選手的演奏時,感受到內心被打動!耙魳酚袝r候并不需要很多的知識才能去理解,去音樂會現(xiàn)場時,也不一定要靠自己去營造氛圍和故事,可能就是某一個瞬間,你一下子感覺到音樂在你心里,它對你非常重要,你會覺得如果沒有音樂,人生真的很悲哀。 ”他說,“甚至有些很有個性的藝術家,你覺得他跟常理化不太一致時,都會非常理解,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內心的那份純凈,讓我們敬重和贊賞。 ”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