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成為優(yōu)秀音樂家,除了學會怎樣彈琴,更要學會思考,在其他領域吸取好的思想養(yǎng)分。首先要養(yǎng)成一個"文化觀",對文學、藝術等都要有總體的了解和掌握,你的學識越好,你的音樂就會越豐富!
——巴倫博伊姆
英國《泰晤士報》曾將巴倫博伊姆視為“當今世上碩果僅存的傳奇音樂家”。這位猶太裔音樂奇才精通7門語言,擁有阿根廷、以色列、巴勒斯坦三國護照,以鋼琴家、指揮家、社會活動家等多重身份活躍于國際樂壇。
2011年首次來滬時,巴倫博伊姆曾以客席指揮的身份,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2016年1月27-28日再來上海,巴倫博伊姆改攜柏林國家管弦樂團登臺上交音樂廳,帶來全場莫扎特,同時身兼指揮與鋼琴演奏二職。
“我沒有很強的歸屬感”
巴倫博伊姆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都是鋼琴教師。5歲時,他隨母學琴,接下來的音樂生涯里,父親是他唯一的鋼琴老師。8歲時,巴倫博伊姆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了首場獨奏音樂會。10歲時,他隨父母遷居至以色列,很快又被送往歐洲音樂之國奧地利接受鋼琴、指揮、作曲方面的訓練。
1960年特拉維夫的系列音樂會上,巴倫博伊姆演奏了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業(yè)界轟動。20歲以后,他又將主要精力投身于指揮事業(yè)。1975年,33歲的他接替指揮大師索爾第成為巴黎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jiān),正式跨入世界一流指揮家的行列。
巴倫博伊姆與柏林國家管弦樂團的緣分始于1992年。那年,他成為這個有著近450年歷史的古老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并在8年后被樂團票選為終身指揮。昨晚,柏林國家管弦樂團帶來了六首莫扎特曲目,其中四首為鋼琴協奏曲(第二十、第二十二、第二十四、第二十六),均為莫扎特成熟時期的作品,均由巴倫博伊姆擔綱鋼琴主奏。
在鋼琴演奏上游刃有余,在指揮上亦有建樹,問及平衡二者可有困擾,巴倫博伊姆說,雖然兩者至今并行不悖,但從理性上看,他還是希望能分開,“比如有時去日本演出,我又彈鋼琴又指揮,我希望能把兩樣分開來,在某一段時間彈鋼琴某一段時間做指揮,體能上對我來說簡單些。因為彈鋼琴用到的肌肉訓練與指揮不同,但在思想上,我并不認為兩者是分裂的。”
出生于阿根廷,成長于以色列,求學于奧地利,現今的巴倫博伊姆又游走于全世界,藝術之路滿是漂泊。“我不是一個特別有地域認同和明顯界限的人,我經歷過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在這點上我相當自由,沒什么障礙。”雖然擁有三國護照,但對自己屬于哪個國家,巴倫博伊姆坦言并沒有很強的歸屬感,“以色列也不是一個占有欲很強的國家,以色列人本身就住得很分散,唯一一個讓我有親切感或歸屬感的地方是阿根廷,因為我在那里出生。”
“不要只看商業(yè),只看錢”
這些年,巴倫博伊姆越來越灰心:“不少人認為音樂就是彈奏樂器,卻忘記了音樂也需要思考!
更讓他擔憂的是,音樂教育越來越局限于象牙塔,公眾的音樂教育缺失,而即便是音樂學院,也只看重樂器教學,嚴重缺少“思考”式的文化教育。明年,巴倫博伊姆會在柏林新開一所音樂學校,除了普通音樂學院的音樂學科,他還會另加一門哲學課程,“一個人要成為優(yōu)秀音樂家,除了學會怎樣彈琴,更要學會思考,在其他領域吸取好的思想養(yǎng)分!
就像在聘用樂手時,除了會演奏樂器,他亦看重樂手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就像樂手坐在樂團中,不能光聽,等著指揮告訴他去做什么,“在美國這樣的問題很多,許多演奏家只是等著指揮告訴他們怎么做。指揮的主要任務是啟發(fā)演奏家,但終究要由他們自己去演繹音樂。當每個演奏家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時,指揮才能與之共振融合,展現出更好的音樂!
當前,中國指揮界出現了明顯的斷層,年輕一輩里數得上名的屈指可數。雖然對中國年輕指揮家的狀況并不了解,但巴倫博伊姆還是給出了建議:“首先要養(yǎng)成一個"文化觀",對文學、藝術等都要有總體的了解和掌握,你的學識越好,你的音樂就會越豐富。”
他舉例說,音樂家不是每天練琴十小時便可達至音樂頂峰,不能只是機械地加料,“音樂是有整體性的。你在生活中經歷的一切都可以成為音樂的來源,你路遇的景色,你和別人的交流,都可以被轉化為音樂。”
在巴倫博伊姆看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音樂家,最重要的是內心要有對音樂的激情與沖動,“如果你把音樂當作職業(yè),想成名成家,想以此牟利,你還是找別的工作吧。音樂不是一個賺錢的職業(yè),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作為音樂家你很不快樂,你已經偏離音樂的航道了!
采訪時,巴倫博伊姆也多次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他說自己看過很多政治家尤其是歐洲政治家在世界各地的出訪和演講,他們總是熱衷談論工業(yè)、制造業(yè)、商務、經濟方面的議題,但從不談論文化。他驚訝于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在經濟和國際地位上取得的成就,“但不要忘記在文化方面有所發(fā)展!彼瑯訌娬{,過去的中國曾給世界帶來文化、哲學方面不菲的財富,“希望未來的中國在和各國往來時,不只談工業(yè)與經濟,也關注文化。今天的人不應該只看到商業(yè),只看到錢!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