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中國音樂學(xué)院梁聆聆二胡室內(nèi)樂團日本巡演成功歸國。
此行在日本東京、四日市市共舉辦兩場二胡音樂會和二胡講座。由中國音樂學(xué)院、日本二胡振興會、日本天天二胡會和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共同舉辦,也是日本二胡振興會常年舉辦的“二胡緣”系列音樂會。
梁聆聆二胡室內(nèi)樂團由中國音樂學(xué)院國樂系師生組成:梁聆聆,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國樂系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熊俊杰,講師,揚琴演奏家;白凱,打擊樂碩士研究生,中國音樂學(xué)院研究生會主席;朱文瑤,國樂系中阮專業(yè)學(xué)生;戚浩笛,青年作曲家,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xué)院。
梁聆聆的演出足跡遍及亞、非、歐、北美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雖然初次訪問日本,與日本的二胡音樂交流卻始于十幾年前,08年日本二胡振興會會長武樂群曾出版“二胡演奏莫扎特音樂曲集”,其中30首樂曲錄制成2張CD出版,就是由梁聆聆演奏錄制的。
東京專場于11月12日在東京江東區(qū)卡梅利婭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大部分作品是最新創(chuàng)作和編配并在日本首演的曲目, 包括室內(nèi)樂組曲《窗邊集》(戚浩笛作曲,此曲借一位琴者透過一扇孤窗往外望去的種種風(fēng)景,來描寫人與自然間的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詩語·春秋》(戚浩笛作曲,該組曲描繪了四季中的各種情景,各曲曲名多為中國詩詞中摘句);《秦腔主題隨想曲》(趙震霄、魯日融作曲);中阮獨奏曲《絲路駝鈴》(寧勇作曲);《秋過》(梁聆聆作曲,戚浩笛編配);《舞動藍調(diào)》(謝愷澤Roydon Tse作曲,戚浩笛編配); 旅日二胡演奏家武樂群、甘建民、張艷、王晶、田宇與梁聆聆一起演奏了《良宵》(劉天華作曲,黃曉飛改編);《鳥之人》(久石讓作曲,田宇改編);最后,梁聆聆和五位旅日二胡演奏家以及十幾名日本二胡演奏者合奏《加林賽》(鄒航編曲,梁聆聆改編)。返場《賽馬》之后觀眾熱情不減,梁聆聆再次登臺演奏了《空山鳥語》(劉天華作曲)。
東京首演后,梁聆聆一行來到三重縣四日市市,在四日市市第一楽器mousikē音樂廳,梁聆聆為三重縣觀眾作了一場以《人類聲音的延續(xù)—中國二胡藝術(shù)》為題的講座,這也是梁聆聆在瑞典、加拿大、美國等地講座的題目,是梁聆聆二胡國際傳播的主要研究題目。擔(dān)任此次日語翻譯的是旅日二胡演奏家、日本天天二胡會會長、二胡振興會董事、三重華人華僑總會董事、日本中部中國文化藝術(shù)聯(lián)合會副會長梁天任。
11月15日晚18點半,四日市市文化會館第二音樂廳再一次奏響二胡音樂。
音樂會除了保留部分東京首演的精彩曲目,梁聆聆、梁天任還共同演繹了《感謝》(梁天任作曲),在真情誠摯的演奏中,很多現(xiàn)場觀眾感動的流下眼淚。《美麗的神話》(崔俊榮作曲梁天任編曲)由“天天二胡會”26人組成的二胡緣樂團演奏。音樂會最后的曲目是梁聆聆二胡室內(nèi)樂團和“天天二胡會”26人二胡樂團一起演出的《二胡啦啦啦》(梁天任作曲、戚浩笛編配)。返場曲目《賽馬》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并劃上圓滿的句號。
此次日本之行,傳播了二胡藝術(shù),增加了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日本《中文導(dǎo)報》、《二胡之友》、三重株式會社CTY電視臺、中國《胡琴世界網(wǎng)》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dāng)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