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至今,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0.4642萬藝考生“席卷”山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傳統(tǒng)藝術科目受到越來越多考生青睞,山東藝術學院僅戲曲文化專業(yè)就有近2000人報考,傳統(tǒng)藝術科目呈回暖趨勢。
記者2月26日至28日走訪了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一山東藝術學院。只見學校附近的公交車、出租車上源源不斷地走下背著畫夾、提著道具、畫著濃妝,甚至穿著演出服的藝考生。前來“趕考”的劉業(yè)民說,進入“藝考時間”后他奔赴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杭州,考試日程非常緊張。
等候在中國樂器考場外的張芃林坐在角落里練習古琴。他自幼學古箏,長大后羨慕古籍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才子形象,因此改學難度系數(shù)高的古琴。“中國傳統(tǒng)樂器韻味十足”,張芃林一邊撥弄琴弦,一邊說。記者看到,二胡、竹笛、柳琴、鼓等中國樂器考生也在練習中候考。
負責該校藝術考試的工作人員王立燕告訴記者,今年傳統(tǒng)藝術專業(yè)報考人數(shù)的激增改變了以往藝考形勢的結構,“大約五年前,鋼琴、提琴、薩克斯等西洋樂器還是樂器考試的主力軍,而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考生抬著古琴、二胡、柳琴等中國樂器來到學!。
17歲的杜豐潤手握紅纓花槍,筆直地站在山東藝術學院的藝考長隊中,他要報考的是京劇老生!靶r候經常跟姥姥聽戲,在家鄉(xiāng)德州就拜了師傅學唱,后來又到濟南專門學習老生的唱念做打”,報考戲曲表演的杜豐潤講起話來帶著一口字正腔圓的京味,“這是唱京劇留下的‘后遺癥’”,他笑著說。
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院長王文清告訴記者,隨著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政策扶持,越來越多青少年開始關注傳統(tǒng)藝術科目,與前五年相比,戲曲學院報名數(shù)量、生源質量都有較大變化。
“戲曲文化傳播和戲曲文學專業(yè)今年的招生人數(shù)是35名,報考人數(shù)卻近2000人,達到歷史最多,57個學生在競爭1個名額”,王文清說。
據悉,山東藝術學院的戲曲學院以京劇和呂劇為主,設有表演和伴奏兩大方向。王文清透露,鑒于傳統(tǒng)藝術科目招生形勢回暖,學院已將增設山東梆子等更多地方曲種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山東文化藝術學校作為中專院校,則向山東藝術學院等藝術類高等學府輸送人才。杜豐潤就畢業(yè)于這所學校。記者在該校的2016年招生簡章中看到,中國舞、戲曲表演、戲曲伴奏等專業(yè)已將招生對象鎖定在10歲左右的小學畢業(yè)生。另外,該校除京劇、呂劇外,還設有柳子戲、山東梆子、雜技表演等專業(yè)。
京劇表演藝術家鄭少華、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等老藝術家人表示關注山東藝術教育。鄭少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京劇是‘角’的藝術”,拜師學藝等傳統(tǒng)教育方式有助于全面?zhèn)鞒,弟子與師傅朝夕相處,學其唱腔,動作,學其上妝,著衣,日積月累,遂而成才。他倡導藝術院校尊重成才規(guī)律,注重“幼功”,發(fā)掘有天賦的藝術人才,幫助他們夯實基礎。
據王立燕介紹,山東藝術學院的畢業(yè)生流向中國各個城市的藝術院團,或選擇北京等地繼續(xù)深造,如何吸引人才回流也是當前山東藝術類院校和院團面臨的挑戰(zhàn)。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