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首部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劇《花兒與號手》在寧夏大劇院首演
3月19日,由寧夏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創(chuàng)排的寧夏首部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劇《花兒與號手》在寧夏大劇院首演。演員們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讓觀眾回到硝煙彌漫的長征歲月。
該劇是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資助項目,也是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獻禮劇目。1936年10月紅軍在寧夏固原將臺堡會師,到達陜北,勝利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本劇以此為背景,講述了紅軍小號手李瑞金從江西老家隨中央紅軍長征北上,在寧夏六盤山區(qū)遭遇馬匪軍阻擊身負重傷無法行走,被當?shù)蒯t(yī)生白大夫一家收留療傷。療傷期間,白大夫之女花兒對紅軍號手心生情愫,但囿于紅軍紀律,紅軍號手和花兒只能通過西北民歌“花兒”和小號交流情感。李瑞金向花兒姐弟以及一群小伙伴們講述革命理想,并教會了花兒吹小號。但人稱“馬少爺”的白軍連長馬飛心生歹意,下令搶走美麗俊俏的花兒,在獲報紅軍藏在白家后,馬飛派兵將白家團團圍住。生死之際,花兒向紅軍號手真誠表白,她用力推開瑞金,迅速穿戴起紅軍衣帽,手提沖鋒號,奔上高坡,被馬飛一槍擊中。紅軍號手獲救,花兒化作一片紅云長眠大地,花兒的弟弟白林子等一群當?shù)厍嗄昙尤爰t軍,軍號嘹亮。
觀看演出的銀川唐徠回民中學教師馬利說,“花兒”是西北地區(qū)獨特的一種演唱形式,而六盤山區(qū)的“干花兒”地域性更強,該劇將“干花兒”與江西民歌相互交匯,充滿了革命的浪漫主義情懷,是堅定革命理想、青春與生命的贊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