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音樂會
杜達梅爾與柏林愛樂樂團音樂會 【即將開票】
演出時間:2018.11.22 - 2018.11.23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待定
指揮 藝術家 演出團體 曲目 購票說明 古斯塔沃·杜達梅爾
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是當今樂壇最杰出的指揮之一,他對音樂有著執(zhí)著信念,堅信音樂可以治愈創(chuàng)傷、團結力量、啟迪心靈。從世界各大知名音樂廳,到教學課堂,再到電視熒屏和電影劇院,杜達梅爾令人矚目的音樂成就,以及他為讓全世界青年接觸藝術所作的努力,向世人證實了音樂改變?nèi)松纳衿媪α俊?/p>
2018/19樂季,杜達梅爾的工作重點主要是洛杉磯愛樂樂團的百年慶典以及擔任該團音樂和藝術總監(jiān)的十周年慶,其他演出還包括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指揮首秀,演出威爾第的《奧賽羅》;與柏林愛樂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和馬勒室內(nèi)樂團的巡回演出;以及在普林斯頓大學的首個駐校演出季。
在杜達梅爾的帶領下,洛杉磯愛樂樂團已經(jīng)成為一支世界一流的管弦樂團,樂團以新潮、多變和包容的音樂風格見長,并致力于創(chuàng)新和推出數(shù)字項目。樂團的百年慶典將著力于體現(xiàn)樂團和杜達梅爾本人的多樣性風格和超凡眼界,演出超過50部委約創(chuàng)作作品,來自約翰·亞當斯、菲利普·格拉斯和斯蒂夫·萊奇等大師,以及茱莉亞·阿道夫、艾希利·福雷、安德魯·諾曼、泰肖恩·索里、卡瑪斯·華盛頓和杜韻等優(yōu)秀青年作曲家。此外,杜達梅爾還將指揮樂團與赫比·漢考克、莫比和安德魯·伯德跨界合作,與郎朗合作演出貝多芬的五部鋼琴協(xié)奏曲,參加奧斯卡頒獎演出并舉辦亞洲巡演等。不僅如此,樂團還計劃在洛杉磯區(qū)域派發(fā)一萬張免費演出票作為百年慶典的禮物,惠及區(qū)域內(nèi)缺乏相關條件的聽眾。
得益于委內(nèi)瑞拉經(jīng)濟學家兼音樂家何塞·安東尼奧·阿布萊烏于1975年創(chuàng)辦的音樂救助體系(El Sistema),杜達梅爾自小養(yǎng)成了對音樂藝術的熱愛,也一直致力于音樂教育事業(yè),努力通過藝術教育推動社會發(fā)展。今年是杜達梅爾擔任西蒙·波利瓦爾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第19個年頭,除在委內(nèi)瑞拉El Sistema救助體系繼續(xù)任教外,他還大力支持其他類似項目,如蘇格蘭的Big Noise計劃、維也納的Superar計劃、波士頓的SerHacer計劃和瑞典的El Sistema體系。2018年,杜達梅爾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美洲巡演中的講習班活動頗為搶眼,這個名為“藝術與人民”的講習班在墨西哥城集結了來自南北美洲的300位青年,他們同臺演出,傳達文化的凝聚力量。為了向政府呼吁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他還在聯(lián)合國和白宮演出,并在2017年諾貝爾獎音樂會上發(fā)表關于藝術和科學融合的主旨演講。
為了使其創(chuàng)辦的洛杉磯青年管弦樂團惠及更廣泛的人群,杜達梅爾也傾注了大量心血。該項目創(chuàng)辦于2007年,為洛杉磯欠發(fā)達區(qū)域數(shù)以萬計的兒童提供高質(zhì)量的音樂教育。2019年,在加利福尼亞的英格爾伍德,還將建成由弗蘭克·蓋里專門為樂團設計的建筑。
作為既能贏得主流聽眾青睞又能保證高水準演奏的少數(shù)古典音樂家之一,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曾三次受邀參加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欄目,還配合美國公共電視網(wǎng)(PBS)制作了專題節(jié)目“杜達梅爾:指揮人生”。各大電視新聞媒體人爭相對他進行采訪,其中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的克里斯汀·阿曼普、柯南·奧布萊恩主持的脫口秀、史蒂芬·科拜爾主持的《晚間秀》和艾摩的《芝麻街》欄目。他出演了亞馬遜網(wǎng)推出的獲獎電視劇《叢林中的莫扎特》,扮演一個非常出彩的配角;他作為首位古典音樂家,與洛杉磯青年管弦樂團的藝術家一塊受邀參加了“超級碗中場表演”,與著名的流行巨星酷玩樂隊、碧昂絲和布魯諾·馬爾斯同臺。2017年,他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歷史上最年輕的指揮,在90個國家超過6000萬觀眾面前亮相。在約翰·威廉姆斯的邀約下,杜達梅爾客席指揮了電影《星球大戰(zhàn):原力覺醒》的配樂;他還錄制了由詹姆斯·紐頓·霍華德作曲的迪士尼節(jié)日大片《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的原聲音樂,并在劇中出演了一個配角。
無論在電影電視,還是線下廣播或線上節(jié)目,杜達梅爾都在世界范圍內(nèi)圈粉無數(shù)。他錄制的專輯曾多次榮獲格萊美音樂大獎,其中包括由約翰·亞當斯作曲的《來自另一個瑪麗的福音》(洛杉磯愛樂樂團委約創(chuàng)作及演奏)、電影《解放者》的原聲音樂(杜達梅爾作曲)、理查德·施特勞斯音樂專輯(柏林愛樂樂團演奏)、馬勒第五和第七交響曲(西蒙·波利瓦爾交響樂團演奏)和馬勒第九交響曲(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奏)。此外,他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錄制了門德爾松的第三交響曲“蘇格蘭”,專輯作為公益專輯發(fā)行,旨在為拉丁美洲的音樂教育項目募集資金;他還帶領維也納Superar計劃資助的孩子們參加《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專輯的錄制,該專輯由德意志留聲機公司發(fā)行。杜達梅爾獨立制作了僅供線上下載和收聽的瓦格納作品專輯,在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音樂宮演出的全套貝多芬交響曲,以及與柏林愛樂樂團數(shù)字音樂廳合作的兩部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劇音樂廣播。
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是同時期指揮中載譽最多的一人。由于杜達梅爾在發(fā)展美洲藝術中貢獻突出,2018年,他榮獲佩茲藝術獎章和“巴勃羅·聶魯達”藝術與文化功績勛章;2016年,榮獲美洲社會文化成就獎;2014年,因不斷提升音樂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榮獲朗伊音樂學校授予的“倫納德·伯恩斯坦終身成就獎”;2013年,被《音樂美國》雜志評選為“年度音樂家”(古典音樂業(yè)內(nèi)最高榮譽之一),并入選《留聲機》雜志“名人堂”;2011年10月,榮獲《留聲機》雜志“年度藝術家”稱號,同年5月,因 “在音樂藝術上的杰出貢獻”,成為了瑞典皇家音樂學院的一員;2010年,被麻省理工大學授予“尤金·德莫特獎”;2009年,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并被故鄉(xiāng)委內(nèi)瑞拉巴基西梅托市的利桑德羅·阿爾瓦拉多中西部大學授予榮譽博士頭銜(2012年他還被瑞典哥特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頭銜);2008年,西蒙·波利瓦爾青年管弦樂團榮獲西班牙頗具名望的一年一度的圖里亞斯親王藝術獎,同年,與其恩師何塞·安東尼奧·阿布萊烏一起,杜達梅爾被美國哈佛大學授予 “Q獎”(Q Prize),以表彰其為兒童做出的杰出貢獻。2009年,他還當選了《時代》雜志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杜達梅爾于1981年在委內(nèi)瑞拉的巴基西梅托出生,自幼便跟隨荷塞·路易斯·希梅內(nèi)斯學習小提琴,后又在哈辛托·拉臘音樂學院跟隨弗朗西斯科·迪亞茲學習。此后,他在拉美小提琴學院跟隨魯本·科瓦和荷塞·弗朗西斯科·德爾·卡斯蒂略繼續(xù)學習小提琴。1993年,杜達梅爾擔任阿瑪?shù)纤故覂?nèi)樂團的助理指揮,開始學習指揮。1996年,他跟隨魯?shù)婪颉に_林貝尼學習指揮,并開始擔任阿瑪?shù)纤故覂?nèi)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1999年,他被任命為西蒙·波利瓦爾青年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并開始跟隨樂團的創(chuàng)始人阿布萊烏博士繼續(xù)學習指揮。2004年,杜達梅爾一舉贏得首屆班貝格交響樂團古斯塔夫·馬勒大賽,從此在國際舞臺聲名鵲起。隨后,他就任哥特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2007年-2012年),至今仍是樂團的榮譽指揮。受杜達梅爾本人早期音樂和教育經(jīng)歷的啟發(fā),古斯塔沃·杜達梅爾慈善基金于2012年創(chuàng)立,旨在將接觸音樂作為基本人權,和促進學習、藝術融合與社會變革的因素推廣。
藝術家 郎朗 11月23日 鋼琴演奏
國際鋼琴大師、全球文化圖騰,首位當選為聯(lián)合國和平使者的中國人。他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過22場,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過40場以及紐約愛樂樂團合作過60場,他是唯一一位和所有頂級交響樂團合作過的亞洲鋼琴家,他曾十次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等多項古典音樂類權威獎項。牛津大學圣彼得學院榮譽院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榮譽博士、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榮譽博士、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音樂學院榮譽博士、美國紐約大學榮譽博士、中央音樂學院榮譽博士、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北京大學藝術團總顧問、格萊美中國大使、法國凡爾賽宮大使、2010年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形象大使兼中國館形象大使、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形象大使、紐約市首位文化旅游大使、德國“聯(lián)邦十字勛章”獲得者、“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獲得者、德國“斑比獎”獲得者、西班牙“Premios Ondas”獎獲得者,他的音樂會一票難求,開票即售罄。 郎朗曾在2006世界杯開幕音樂會、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2014巴西里約音樂會、2014韓國仁川亞運會開幕式、2014聯(lián)合國日音樂會、2007和2009諾貝爾頒獎儀式、2015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等重大場合演奏。
他在2008年成立了“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十年來公益足跡遍布全球。2018年,又在中國建立了“北京郎朗藝術基金會”,他已資助成千上萬兒童學習音樂,他用音樂傳遞愛,他就是——郎朗。
柏林愛樂樂團 創(chuàng)立
1882年春,本杰明·比爾瑟宣布即將率全團成員乘坐火車的四等車廂前往華沙演出。收入本已過低的樂團得知這一消息十分不滿,其中50位音樂家忍無可忍,決定自立門戶,成立了一支名為“曾經(jīng)的比爾瑟樂團”(former Bilse Kapelle)的新樂團。建立之初,新樂團得到了柏林音樂會經(jīng)紀人赫爾曼·沃爾夫的大力支持,在他的建議之下,樂團正式更名為“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沃爾夫絞盡腦汁為樂團尋找合適的音樂廳,并最終將一個旱冰場翻修一新,改造成了第一個“愛樂音樂廳”。他還開始籌劃套票音樂會,同時為樂團邀請到時下一流的指揮。
偉大的樂團訓練師
漢斯·馮·彪羅接手柏林愛樂樂團前,已有將邁寧根宮廷管弦樂團打造成一流樂團的成功往績。執(zhí)掌樂團僅五年,彪羅卻為柏林愛樂樂團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賦予樂團自成一家的音樂品質(zhì)。比洛的繼任者卻不同,他們?nèi)歼x擇長久地留在樂團。1895年,亞瑟·尼基什接棒樂團,并在接下來的27年里,牢牢把握著樂團的演奏風格。他曾說:“在一流的樂團,每位成員都配得上用‘藝術家’來稱呼。”正是憑借著這一信念,他才讓柏林愛樂樂團在技藝上愈加精湛和自信,這些最終成為樂團的特質(zhì)。
如果說比洛的詮釋散發(fā)的是理性光輝,那么尼基什的表演則是華麗與溫暖音色的持續(xù)發(fā)酵,他的動作簡潔干凈,天馬行空的想法卻散發(fā)著狂野。因此,他的成名曲目多是柴科夫斯基、柏遼茲、李斯特、施特勞斯、馬勒的作品,尤其專注于布魯克納的樂曲。在他的率領下,樂團在世界樂壇聲勢更盛,主流獨奏音樂家都慕名來到柏林,要與愛樂樂團同臺亮相。
1922年,尼基什去世后,樂團由威廉·富特文格勒接任。這位年輕的指揮在尼基什的成就上精益求精,他別具一格的打拍子方式和慷慨激昂的音樂處理,要求樂師必須具備極高的自控能力與敏銳的音樂感受。富特文格勒與柏林愛樂樂團成了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作品的完美演繹者。同時,他還不斷拓展樂團的演出曲目,演出了包括勛伯格、亨德米特、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當時所作的音樂作品。隨著頻繁的出國演出,樂團在國際上也建立起頂尖管弦樂團的崇高聲譽。
戰(zhàn)爭的動蕩
納粹主義專政和戰(zhàn)爭嚴重損害了德國的文化構成,柏林愛樂樂團也未能幸免。當權者瘋狂的種族主義政策,讓樂團失去許多有天賦的音樂家,阻斷了樂團與他國獨奏家和指揮間的合作往來。同時,樂團也淪為納粹主義對外發(fā)聲的政治工具。值得慶幸的是,富特文格勒和樂團在戰(zhàn)爭中挺了過來,努力堅持著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追求。
1945年5月26日,柏林愛樂樂團在列奧·波查德的指揮下,進行了戰(zhàn)后的首場音樂會演出,音樂會在改造后的泰坦尼亞·帕拉斯特電影院舉行。同年8月,由于一場誤會,波查德被當時占領柏林的美國士兵擊中身亡,樂團由不知名的青年指揮謝爾蓋·切利比達凱接任。那時的切利比達凱或多或少還帶著些學院氣,但他的指揮充滿激情、選曲涉獵廣泛,給當時的樂團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帶動了樂團的發(fā)展。威廉·富特文格勒在1947年納粹風波過后才又可以重新執(zhí)棒樂團。1952年他重新續(xù)任柏林愛樂樂團總指揮。
卡拉揚時代
1954年11月,富特文格勒與世長辭。次年,赫伯特·馮·卡拉揚接任首席指揮,時至今日都是樂團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指揮。他與樂團緊密合作,雕琢出獨特且前所未有的精湛樂音,無論是音樂廳的演奏,還是樂團所灌錄的數(shù)之不盡的唱片,都使得樂團在國內(nèi)外備受推崇。不單如此,卡拉揚還為樂團發(fā)展拓展出多個新方向。1967年,薩爾茨堡復活節(jié)音樂節(jié)成立,從此樂團擁有了專屬的國際音樂節(jié),并贏得了成為歌劇樂團的機會。接下來的新猷是開辦柏林愛樂樂團卡拉揚音樂學院,讓年輕有才華的器樂手從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提升,以符合頂尖樂團的嚴格要求。新愛樂音樂廳也是在卡拉揚時代建成,音樂廳由漢斯·夏隆設計,自1963年10月起,正式成為樂團的新總部;1987年,樂團又擁有了一座室內(nèi)樂音樂廳。
新音符的誕生——克勞迪奧·阿巴多
1989年7月,卡拉揚猝然離世,時任樂團藝術總監(jiān)近35年?ɡ瓝P的繼任者是廣為人知的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阿巴多在1966年就已首度指揮過柏林愛樂樂團,并在之后的合作中廣受樂手敬仰。不同于自己的前任,阿巴多扮演的并非樂團訓練師的角色,而是要求樂團嚴格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藝術要求執(zhí)行。上任后,他對樂團曲目的行政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要求每一個音樂會系列都必須突出一個主題,比如“浮士德”、“流浪者”或“音樂之于任何人都是有趣的”。理念上的現(xiàn)代化,要求樂團自身也必須力求變革、保持活力,現(xiàn)任樂手中有超過半數(shù)都是在這一時期加入樂團的。1998年2月,克勞迪奧·阿巴多宣布他將不會在2001/2002樂季后續(xù)約;次年6月,柏林愛樂樂團為自己選出了新一任首席指揮。
西蒙·拉特爵士
西蒙·拉特爵士的加入,不僅讓柏林愛樂樂團迎來了一位極富天資的青年指揮,同時也給樂團帶來了一系列重大變革。2002年1月1日,樂團正式轉(zhuǎn)型為受公法管制約束的組織“柏林愛樂樂團基金會”,此舉為樂團確立了最現(xiàn)代的組織架構,賦予樂團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自由與穩(wěn)固的財政來源。德意志銀行成為樂團的主要贊助商,給予基金會強有力的支撐,其中最主要的一項資助項目是西蒙·拉特爵士上任時推出的柏林愛樂樂團“教育計劃”。通過這一計劃,樂團擴大了在廣大民眾中的影響力,尤其受年輕觀眾歡迎。西蒙·拉特爵士概括這一計劃的目的是:“‘教育計劃’旨在提醒我們,音樂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而非奢侈品,音樂必須成為每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庇纱,柏林愛樂樂團的文化重任再添一籌,其獨特的文化使命任重道遠。為表彰這一計劃的突出貢獻,樂團及其藝術總監(jiān)被評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成為榮獲這一殊榮的首個藝術團體。
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走進愛樂音樂廳,也為了增強音樂廳在白天的吸引力,樂團推出了新的音樂會演出模式:2007/2008樂季,在音樂廳前廳推出周二午餐時段的免費音樂會,由樂團樂師或柏林音樂大學的學生演奏優(yōu)秀的室內(nèi)樂作品;2011/2012樂季起,推出“深夜音樂會”,由西蒙·拉特和樂團在夜深時分演奏室內(nèi)樂作品,這些作品大多創(chuàng)作于20世紀和21世紀;2012/2013樂季,還推出了“柏林愛樂樂團爵士樂”系列音樂會。
2009年,柏林愛樂樂團“數(shù)字音樂廳”視頻平臺正式上線,全世界聽眾可以經(jīng)常在網(wǎng)站上收看樂團的演出,感受現(xiàn)場音樂氛圍。樂團的音樂會還通過該平臺進行直播,并會制作成視頻存入視頻檔案庫在音樂會結束后幾天內(nèi)提供觀看。聽眾可以通過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流媒體播放設備觀看數(shù)字音樂廳的節(jié)目。日本松下電器和IIJ公司亦成為其合作伙伴。
2012年春,柏林愛樂樂團在薩爾茲堡復活節(jié)音樂節(jié)進行了最后一場謝幕演出;繼而在2013年春,樂團隆重推出全新打造的音樂節(jié):巴登-巴登柏林愛樂樂團復活節(jié)音樂節(jié)。樂團每年都會在新音樂節(jié)上演出四部歌劇以及一系列交響音樂會和室內(nèi)樂音樂會。此外,樂團還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和提攜青年音樂家和藝術家。
2014年,柏林愛樂樂團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柏林愛樂樂團唱片”,目的是用尖端的技術和一流的編輯記錄樂團無與倫比的現(xiàn)場演出。已經(jīng)發(fā)行的專輯中,由西蒙·拉特爵士指揮的貝多芬全套交響曲可謂是褒受美譽、好評如潮。
2015年6月21日,在樂團大會上,基里爾·佩特連科被樂團推舉為西蒙·拉特爵士的繼任者,從2019/2020樂季開始正式擔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
曲目
11月22日
嬉游曲 伯恩斯坦 曲
——中場休息——
升C小調(diào)第五交響曲 馬勒 曲
11月23日 鋼琴:郎朗
C小調(diào)第24號鋼琴協(xié)奏曲 莫扎特 曲
——中場休息——
D小調(diào)第五交響曲 肖斯塔科維奇 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