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上海二胡藝術周”落幕 突出新人新作
為期4天的第二屆“上海二胡藝術周”即將于4月25日晚落下帷幕。中國二胡藝術發(fā)展現(xiàn)狀如何?有哪些突出的新人新作?這些問題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音樂會、工作坊、研討會接連舉行,這場二胡盛會匯集了大師級的演奏家和作曲家、資深教育教家以及初出茅廬的音樂學子。依托“上海之春”的平臺,今年的“上海二胡藝術周”以“江南”為主題,對二胡藝術的江南文化底蘊追根溯源,同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江南風格的二胡新作。
一把二胡說盡江南之美
歷史上,不少二胡大家都成長于江南。中國二胡音樂的拓荒者周少梅是江蘇江陰人,阿炳是江蘇無錫人,劉天華是江蘇江陰人,孫文明是浙江上虞人。器樂、民歌、戲曲等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滋養(yǎng)著江南二胡藝術的形成。如今,不少活躍在舞臺上的二胡演奏家也是從小生活、學習、成長于江南。
4月22日,一曲胡琴弦樂重奏《茉莉花》拉開了本屆“上海二胡藝術周”序幕。音樂會集結(jié)了段皚皚、鄧建棟、陳春園等眾多上音民樂系師生,“弦之翼”弓弦樂團、上海當代樂團和上音民樂系小樂隊也參與其中!堵贰赌档ねぁび螆@驚夢》《江畔》《水鄉(xiāng)歡歌》《二泉映月》《春江水暖》《紫竹調(diào)》等作品,以不同音樂風格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了江南之美。這里有原味道地的絲竹之聲,有傳統(tǒng)昆曲的唱腔移植,也有二胡名曲的創(chuàng)新編配,共同呈現(xiàn)了一場玲瑯滿目、萬千風味的視聽盛宴,令現(xiàn)場熱愛二胡藝術的觀眾們大呼過癮。
開幕音樂會現(xiàn)場
二胡演奏家鄧建棟還在這場音樂會上首演了新作《江南行》。樂曲采用蘇南地區(qū)的戲曲和曲藝音樂為素材,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的圖景。水墨繪就的多媒體動畫背景,展現(xiàn)出了自然景色與江南大地春意盎然的靈動畫面,音與畫的交融讓人難忘。
鼓勵二胡演奏家投身創(chuàng)作
4月23日晚,“江南風格二胡作品征集音樂會”在賀綠汀音樂廳舉行。此次征集從全國范圍收到42件投稿,最終13部作品被收錄,參賽選手們借助江南文化如戲曲、民歌、評彈,以及江南情境、江南韻味,激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作想法。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二胡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段皚皚告訴記者,此次作品的征集集中在獨奏和重奏,是希望涌現(xiàn)出來的新作,能在更多場合被更多人演奏。征集到的作品不僅僅來自作曲家,還有不少出自二胡演奏家之手。他們上陣演繹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常常讓人眼前一亮!
作曲家趙季平領銜的評委會最終把一等獎頒給了李淵清的《桃花塢》,張夢的《南浦》、樓嘉的《江南意象》獲得二等獎,高白的《三笑》、李陸源的《上春五則》、高燁虹的《則水牌隨記》分獲三等獎。一等獎作品《桃花塢》,寫的是蘇州市桃花塢街市,作者李淵清自小生活在其間。桃花塢在歷史上多有興廢,著名畫家唐伯虎曾以賣畫所蓄購得桃花塢別墅,并作詩《桃花庵歌》,令這里聲名鵲起!短一▔]》融入了蘇州評彈元素,展現(xiàn)出桃花塢街市熱鬧與安靜的不同時刻。
江南風格二胡樂曲教學演示
歷年來,不少二胡名家名作在“上海之春”的舞臺上推出。1963年,二胡演奏家閔慧芬就在第四屆“上海之春”上海二胡邀請賽上一舉奪魁,脫穎而出。其后,“上海之春”先后于1991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舉辦全國二胡比賽,挖掘了不少二胡演奏人才。本屆“上海二胡藝術周”既重理論研究,也重實踐創(chuàng)新,在江南文化的土壤中,催生出二胡藝術的新芽。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