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jié)以線上活動為主的方式進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文化和旅游業(yè)均遭受重創(chuàng)。與此同時,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數字文化產業(yè)迎來了加速乃至爆發(fā)式增長。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中國國際合唱節(jié)組委會以保證國內外參節(jié)團隊、個人及合唱愛好者的健康為最大前提,盡最大能力還原高規(guī)格的國際合唱藝術盛會,經過多方協(xié)調商議和技術測試,最終決定今年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jié)以線上活動為主的方式進行。
通過全新策劃呈現的中國國際合唱節(jié)“2.0版”,將舉辦全球在線直播開幕式、合唱發(fā)展研討會、國內合唱團線上評測、境外高水平合唱團云展示、年度中國十大合唱團評選等活動,拓展合唱藝術的線上發(fā)展空間,為全球合唱人2020年的藝術生活點亮音樂的微光。
1987年中國就開始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幾十年來經久不衰,每年全球觀眾實現實時觀賞,在節(jié)目表演的同時會播放城市的美景、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美景,這也是如今線上演出能夠實現的視聽盛宴。
線上演出的合唱藝術并不是創(chuàng)新,近20年來一直存在。觀眾可能會擔心線上和線下在聽覺感受上有差別,通過互聯(lián)網聽到的合唱效果,會不會比音樂廳里差很多?其實,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90%以上的真實性和還原度。現在的收聲手段,可以在各聲部科學安排話筒,通過錄音調音技術調到非常均衡。在聲部的清晰程度上甚至是有可能優(yōu)于音樂廳的,能夠聽到的細節(jié)也有可能更豐富。
此前,西安交響樂團和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共同演繹的“云海音樂會”在線播出,全網首輪播放量超過5000萬。這場在華山之巔舉辦的音樂會,在山上風那么大的環(huán)境下,都可以做到將如此多的樂器、聲部進行高度還原,那么在音樂廳里完全可以做到更加優(yōu)秀。當然這涉及到成本。
在視覺方面,通過互聯(lián)網直播的手段,觀眾可以看到導演眼中的美好景象,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一位歌唱者的演唱狀態(tài),也可以通過大場景視角看到音樂廳的全貌。以合唱團員的角度來看指揮,以指揮的角度看鋼琴、看每一個聲部的人,以觀眾的角度看合唱團,以歌唱者的角度看觀眾席,甚至是可以在唱到某一片段的時候插播相關場景或者人物的畫面,這種效果是線下完全無法達到的。
線上賦予了觀眾極大的“自由”。欣賞音樂會意味著必須身處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里,哪怕是露天音樂會,你也被限定在固定位置上。在一定時間內,觀眾是不可移動、不可講話、不可交流的。但是在線收看的觀眾有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你在移動也沒關系,譬如在車上,欣賞的時候還可以跟家人、朋友實現實時交流的自由。線上形式還讓觀眾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主動選擇權,可以自己挑選心儀的藝術家和曲目,完成一場音樂會的組合,也可以選擇聽音樂會外加一個講座,或者是一場研討會。
過去國內的合唱團一般不考慮線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支合唱團有所嘗試。因為疫情的原因,線上合唱呈現出了全球性、爆發(fā)性的增長。我們得以看到更多國外優(yōu)秀合唱團的線上表現,進而學習、模仿、創(chuàng)新。拍攝、剪輯、錄音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普及,使得合唱團從過去的不知道、不會,向線上展示轉變。
對于很多合唱團來說,未來線上演出將成為一個常規(guī)的選擇,而不是“特殊”的選擇。隨著5G、VR、AR等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參與合唱、通過沉浸式虛擬現實的技術來進行合唱的可能和條件會越來越成熟,出現了諸如“一個人的合唱團”“沒有時間限制和空間隔閡的虛擬合唱團”。未來我們的線上合唱不見得比線下體驗差,甚至在某些方面交互性更強。對于觀眾和學習者來說,現場聆聽音樂會和在教室里上音樂課的方式,都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面臨挑戰(zhàn)。
但合唱藝術的現場演出瞬息變化,需要細膩的情感表達、精密的團隊合作來共同達成復雜的聲場,而觀眾身臨其境的欣賞意味著感覺上的沉浸,在同一時空演唱者和欣賞者一起呼吸,觀眾之間一起安靜地欣賞,一起響起掌聲。所以,也許合唱將是最晚被互聯(lián)網“撼動”的現場藝術之一。
(編注:本文作者為青年指揮家,中國國際合唱節(jié)藝術委員)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