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國內(nèi)的鋼琴教育亂象令我焦慮
現(xiàn)如今,音樂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家長們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無論是走專業(yè)也好,還是培養(yǎng)興趣愛好也好,學習樂器仿佛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潮流”。很多家長在閑聊的時候也會互相詢問,“你家孩子上了什么興趣班?過了幾級?”
但是面對現(xiàn)如今的音樂教育,我國著名的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卻表示出了一些焦慮。他認為,孩子們花費了金錢、時間、精力,但是,沒有獲得相應(yīng)的教育。
現(xiàn)在的音樂教育,離不開“考級”二字,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先把證書拿下來。過于追求證書,反而忽略了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昭義老師認為,如果只是為了拿到那一紙證書,音樂反而沒有在他們的身上發(fā)揮作用。
這位教育出李云迪、陳薩、張昊辰等頂級鋼琴家的音樂教育家,一直以讓孩子們能夠快樂地學習音樂作為自己的目標。他在一次采訪當中說,學習音樂,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的聽覺和想象力,用他的話說,就是“先學站,再學走”。
在但昭義老師的教學中,充滿了童趣。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自己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力的。比如說當彈鋼琴的時候,想象自己的手像是一個成熟的蘋果落地;
兩個人在琴鍵上用手指打招呼,但昭義老師稱這個游戲是“早晨的問候”;
以及想象鋼琴的聲音是飛機起飛時的聲音,隨著鋼琴的聲音漸漸消散,就好像飛機也飛入了云層當中。
這些形象的講解,既能夠幫助孩子豐富想象力,也能讓孩子對于鋼琴的聲音、音色有了解,但昭義老師認為,鋼琴教育就應(yīng)該是這樣,在一點一滴地學習當中,培養(yǎng)出孩子們對于音樂的興趣,讓音樂成為自己人生當中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
他說,學習鋼琴或者任何樂器的目標,是學習音樂,樂器其實是學習音樂的一種媒介。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要學會的其實不僅僅是所謂的考級曲目,而是更加需要去感受音樂,去聽懂音樂,進而再去享受音樂。
但昭義老師認為,音樂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比任何一種藝術(shù)都更能夠觸及人的心靈。
這也正是音樂的奇妙之處,僅僅通過音符的演繹,就能夠讓人們看見不同的畫面,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而真正的音樂學習就應(yīng)該是學習這東西,而并非是幾首樂曲而已。我們真正應(yīng)該學習,為之花費精力去付出的,其實就應(yīng)該是音樂背后的東西,比如說在學習音樂時,還提高了審美,提高了抗壓能力,提高了自信心等等。學習音樂的最終目的,應(yīng)該是享受,在學習過程中,去提高自己的審美、開闊自己的眼界,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自信大方、閃閃發(fā)光的人。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