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民癡迷小提琴制作 把木頭做成有“生命”的樂器
“小提琴的音質好與賴,一是看木材紋理,另一個看它的密度,這與音質好壞有很大關系!13日,河北臨城縣西瀆村村民崔法晨正在自家庭院內為剛制作好的小提琴調音。
今年62歲的崔法晨自幼喜愛演奏樂器,并迷上樂器制作!1984年的一天,我從收音機里聽到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當時就被悠揚悅耳的琴聲吸引了,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小提琴!庇谑,崔法晨暗下決心,要制作一把小提琴。憑著一股鉆勁兒,崔法晨終于制作出第一把小提琴。
多年來,崔法晨始終沒有放下對小提琴的熱愛。他經常購買書籍,自學小提琴演奏和制作技巧,遇見好的木料,便收藏起來。從一塊木頭到一個有生命的樂器,這中間經歷著漫長的過程,崔法晨將它稱為“雕刻聲音”。
“制作樂器除了工藝要求高外,對材料的要求也十分挑剔!贝薹ǔ空f,一把好的小提琴音箱的面板用的是上等松木,側板用的是色木!澳壳拔抑谱鞯男√崆,音箱面板是松木,背板和側板用的是樺木”。
崔法晨說,制作面板,要先定外邊這個形狀,要求好看美觀。定了型以后,把板里挖空,制琴關鍵技術都在這上面,要想讓一把琴發(fā)出美妙的聲音,低音有震撼力渾厚,高音要有穿透力并且要甜美,做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把成功的琴。
“我在崔師傅這買了一把琴。他做琴很用心,一把琴3個月要涂30多遍漆,每一遍都要徹底晾干后再往下進行,為了保證音效,還不能在陰天涂漆!毙吓_音樂愛好者王斌說,這把琴用了3年,琴身上還透著股天然木材的暗香。
據介紹,如今的崔法晨在臨城的“琴友圈”小有名氣。平日農閑,他會和附近村里愛好樂器的村民一起合奏曲子,甚至聯(lián)合創(chuàng)作、改編一些音樂作品,互相學習!拔覀冇眯√崆俅钆涠、笛子等民族樂器演奏出的作品,會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日,崔法晨興之所至,在自家庭院內的石榴樹下,用他制作的小提琴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國》,琴聲宛轉悠揚。崔法晨說,把一塊木頭做成有生命的樂器,這個過程已經很快樂。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