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樂曲之所以能夠優(yōu)美動聽、引人入勝,除了演奏技巧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它就像人一樣有著不斷變幻的的情緒和充滿起伏的情感,而情感表達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強弱變化。
強弱,通俗來講就是力度強弱和節(jié)奏快慢的變化,那么要如何在古箏演奏過程中以強弱來表達情感變化呢?
一、每日的練習曲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練習,不要只用快、響來要求。力度的幅度可以逐漸擴大,強到多強?弱到多弱?比如,上行漸強,下行減弱,或者反之。而且速度一定要慢!速度慢了,才能夠靜下心來聽:是哪個手指的控制力不好,然后重點練習它。
二、選擇“慢的、柔板”一類的作品學習,用自己能夠理解的,能夠被感動的樂曲片斷,來訓練觸弦。這一訓練要有對音色的想象,因為有了衡量的標準,練習才有效果。
另外,單就弱音來講,還是要注意聲音的“點”,做到聲音“輕而不虛”,就是說,不論是強還是弱,指尖都要有內在的力量,彈出有穿透力的聲音,讓音樂廳每個角落的聽眾都能聽得到。
這個問題,在古箏大師課上,大師一般用“針尖一樣有力的指尖”來要求學員。如果一要求弱,手指就發(fā)軟,或者到弱的地方,降不下音量來,其實就是沒有準備好!這個準備包括演奏者在樂曲情緒上的提前準備,和彈奏動作上的準備,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問題,是需要長期的嚴格訓練才能達到統(tǒng)一的。
這兩種方法,一種是純技術訓練,一種是技術和樂曲的結合,實踐證明是有一定效果的。在練琴和教學的過程中,彈古箏的人,僅僅有對樂曲的感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靈動的手指、扎實全面的技術功底做依托,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完美稱職的演奏家。一起加油吧!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