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連彈技法
在樂曲主題部分中大量運用九連彈技法,來表現(xiàn)出對黃土高坡連綿起伏、百感交融的情懷。所謂九連彈就是單只手連續(xù)彈奏九下,并且雙手連續(xù)交替來完成演奏的過程。單手的九下,就是以顆粒為基礎而形成的音點,雙手連續(xù)交替就是把每組音連貫起來,從而形成連綿不斷的音線,而每個音符之間都是具有邏輯關系的,強弱變化之間也蘊涵著深刻的情感變化,這也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中國音樂中點與線相結合的特點。
九連彈要求單手的九下必須速度、力度的平均,每一組的第一個音不能出現(xiàn)音頭,尤其在雙手交替的瞬間更不能出現(xiàn)空隙,否則會產(chǎn)生“斷”的感覺,這是九連彈技法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樂曲主題中共分為四大句,而每一樂句的進行、遞進都蘊涵了情感的變化,這就要求九連彈在運用時不僅要求在一個時值內的速度、力度平均,而且在整體樂句的進行中也要有力度起伏的變化。
九連彈技法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增強音樂的連綿線性感,演奏者在演奏時必須具有極強的手腕控制能力,同時還要有良好的氣息運用能力,只有這兩點相結合才能展現(xiàn)出九連彈技法的運用效果與價值。
九連彈在遇到一拍中兩個音交替出現(xiàn)時,運用先四后五的原則交替演奏其目的在于:先四后五可以保持音樂的流動性與線條性。在換完音接下一樂句的第一個音時,通常我們在兩個音之間的時值上會做一些微小的延長,這種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處理民族音樂的思維習慣,同時,也會順應身體內在氣息的走向。
2、雙聲部表現(xiàn)手法的應用
樂曲中間段運用多聲部復調織體的手法,包括對比、模仿、倒影等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揚琴旋律線條的厚度與流動感。多聲部織體包括和聲性織體與復調性織體,揚琴多聲部織體運用是屬于比較難的一種手法,要求演奏者雙手具有完全的獨立性以及相互之間的配合協(xié)調能力,要做到每個聲部強弱的變化、不同的起伏、不同的分句和不同的表情。在賦格樂段中雙手旋律并不是同起同落,而是以相互模仿、穿插呼應或相輔相成的聲部關系加以結合,構成多聲部的復調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完整的統(tǒng)一體。兩個聲部在旋律上的對比、模仿手法更為突出,節(jié)奏上長短相間、參差錯落,音區(qū)上高低互用,音色上明暗相映、賦予變化?梢哉f,雙聲部織體手法的運用是揚琴創(chuàng)作手法發(fā)展的新階段,無論是在快板還是慢板樂段中,雙聲部織體手法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旋律進行的立體線性感和聲部的厚實程度,改變了以往一些揚琴作品中旋律單一化的局面。這種手法不僅可以為揚琴作品創(chuàng)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增強音樂表現(xiàn)的深度,同時,對演奏者的技術運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揚琴技巧的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