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是你抓歌的永久保存資料:
抓歌是鼓手練習的一個重要手段,將聽到的歌曲中的鼓點記錄在譜紙上,因為一首歌有很多小節(jié),腦子再好,也無法準確記住。抓歌記錄的鼓譜將成為你從事職業(yè)鼓手的履歷表.是鼓手的財富 你可以帶著它們?nèi)ト魏我粋樂隊,都永遠不必重抓。
4. 鍛煉你演奏從來不會的曲子的技能:
一個鼓手經(jīng)常要進行演唱會的現(xiàn)場伴奏,臨時拿到歌手發(fā)下總譜, 立刻就要演奏 ,如果那是你連聽都沒有聽過的新曲子,而你沒有視譜能力 ,面子得失是小 ,節(jié)目也要完蛋。
5. 你可以任意排譜 , 自我提高:
拿出譜紙來任意亂填, 填的時候千萬不要思考。因為人是有思維慣性的,若是思考 , 就會越來越趨向原本你就會的東西 ,這種練習的效果也就消失。時常會有你從來沒有想過的節(jié)奏或過門出現(xiàn) ,只要一出現(xiàn),立刻練起來 , 你今天就有進步 !! 因為你學到了新的東西。但請注意:記譜的拍子、休止符、 音符、是必須有樂理的正確要求的,因此,花一定的時間進行識譜、視唱練習,掌握必要的樂理,對鼓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記。耗サ恫徽`砍柴功。
6. 樂譜是樂手紙上談兵、技術探討的工具:
樂譜發(fā)展自今已經(jīng)非常完備 , 所有音樂上的問題 , 都可以紙上談兵,也就是可以研究、討論、 創(chuàng)新、 更正 ,然后可以實際在鼓上完成。
(三)大量吸收資訊
對于初學者來說,對鼓的認識往往是憑自己的興趣,也許是一次演唱會上鼓手的瀟灑讓你心情澎湃,也許是自己喜歡的歌曲節(jié)奏令你莫名沖動,也許是琴行的套鼓使你愛不釋手。但是,要成為一名鼓手,一個自己想象中的鼓手,就不僅僅是報名參加一個學習班,或者純粹自我摸索那么簡單。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要成為一名鼓手,必須大量吸收資訊。
注意,學鼓其實是在資訊的大量吸收與消化過程中的自我練習。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初學者面臨的困境:
1. 初學者對學習缺乏起碼的認識:
今天,幾乎所有的教材和老師都回強調(diào)基本功練習的重要性,甚至也告訴你為什么要練基本功,但初學者面臨的一個難題依然是無法將基本功與節(jié)奏、SOLO聯(lián)系起來。我聽到學生最多的提問是:我需要練多長時間才能演奏?我往往會反問一句:你要演奏到什么水平?還有一些學生熱衷于抓歌,學了沒多長時間,就跟著唱機打鼓。沒錯,基本功的練習是學鼓的關鍵,而且必須持之以恒。同時,鼓勵初學者聽歌、抓歌,維持學鼓的熱情與興趣。但要成為一個鼓手,你首先必須回答幾個問題:為什么學鼓?有多少時間練鼓?我心目中的大師是什么水平?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資訊。
2. 短訓班的局限性提升了資訊的重要性:
目前,學鼓的主要途徑一是科班出身、專業(yè)訓練。二是短期培訓、業(yè)余學習。三是“自學成才”。第一種情況我們不討論。第三種情況下,資訊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大量的資訊就是自學者的老師。第二種情況下,資訊的多少直接決定學習效果。我們首先分析短訓班,其目的肯定是掙錢,一般20課時,每課1小時。我們知道,學鼓的關鍵是練習,這種培訓班最大的弊病在于,學習者的練習情況往往左右著老師的教學,老師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盤:20課時結束后,學生不能什么都不會。因此,一般開始階段是老師領著學生學,接下來是學生牽著老師走,教學計劃往往由于學生的練習進度而打亂,但20個課時是不會變化的,因此,到最后幾節(jié)課老師往往會教你進行歌曲伴奏,甚至是幾條即興鼓SOLO ,你好象把爵士鼓的課程都學了,但結業(yè)后卻… 學生的感覺是:基本功我學了、節(jié)奏老師教了,但我還是打得不好,學鼓真難,不象我原來想象的那樣,還不如學鍵盤,咳,幼兒園的小朋友半年就能演奏電子琴,我……
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資訊,對學習有一個明晰的認識,不管是采取那種方式學習,你都能很好地把握自己。
3. 國內(nèi)的現(xiàn)狀要求你必須掌握大量資訊:
爵士鼓作為西洋樂器,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大。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資訊太少。從爵士鼓的環(huán)境來說,我們遠遠落后于歐美、日本、港臺。
首先是學習的途徑。在國外有專門的雜志、大量的教材,而我們沒有一份雜志,教材好象還是“鄭建國教授”的幾個版本一統(tǒng)天下。國外經(jīng)常可以看到大師的現(xiàn)場,還有DVD等音像資料,而我們目前只有太陳舊的一些資料。
其次是經(jīng)濟實力,我想除非你的錢太多,否則,你可能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器材。節(jié)拍器、鼓拍機、鼓機、靜音練習鼓、各種品牌的套鼓、套鼓的不同產(chǎn)地、不同系列、多種組合,電子鼓等等,需要哪些?哪些是好的器材?哪些是我需要買的器材?如何購買,購買什么?初學者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資訊,勢必將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