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
沈洋首次獻唱香港藝術節(jié),反應轟動,先后六次續(xù)唱才謝幕。他在零七年全球聲樂比賽中勇奪桂冠,名揚世界,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中華文化。
為時一個月的第三十七屆香港藝術節(jié)多采多姿,有弘揚中國文化的經典戲劇,也有演繹西洋藝術的交響樂、芭蕾舞,反映中西文化藝術的節(jié)目林林總總有近百場之多,深受香港藝術愛好者的歡迎。二月十七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辦的一場“沈洋音樂會”顯得很特別,這是一個名揚國際歌壇的華人歌手,以美聲放歌西洋歌劇,成為典型的中西文化的結合。
視二十世紀杰出歌唱家漢斯·賀特為偶像,沈洋獨唱會挑選的曲目,都是賀特所演唱過的。整場獨唱音樂會響起的是德國藝術歌曲的主旋律,全為歌德的詩作,上下半場的曲目完全一樣,各有八首,但分別由舒伯特和胡爾夫譜曲。沈洋說:“毫無疑問,這對演出者是一個考驗,對于觀眾可能也是一個挑戰(zhàn)。”沈洋要表達的,是藉香港藝術節(jié)的獨唱音樂會,對一位偉大的詩人、兩位偉大的作曲家和一位偉大的歌唱家前輩的敬意,他更期待的,是通過音樂,“在古老的東方延續(xù)一個偉大西方傳統(tǒng),我們也應該為此感到光榮”。
歷時二個小時的演唱會,觀眾和沈洋一起接受了挑戰(zhàn)。渾厚的低男中音在大會堂音樂廳響起,滿場觀眾的音樂情緒隨著沈洋的歌喉起伏,掌聲不時響起。主曲唱完后,熱情的觀眾為他的藝術折服,一再鼓掌“encore”續(xù)唱,沈洋要一唱再唱,前后返場六次,音樂會才在依戀不舍中謝幕。沈洋帶給香港藝術節(jié)的,不僅是天籟之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中國文化底蘊和西洋藝術的渾然天成。
一米九四身材高大的沈洋,在他二十四歲仍顯稚嫩的臉上,怎么都看不出他的西式演唱已有了很深的藝術造詣。沈洋生于天津,父親沈玉華、母親邊敬貞都是天津的音樂工作者。大概就是因為有良好的家庭音樂氛圍熏陶,沈洋從小喜愛音樂,從天津音樂學院附中畢業(yè)后,二零零三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但大學尚未畢業(yè),一個偶然的機會,令沈洋與美國女歌唱家芮妮·弗萊明(RenéeFleming)結緣,到了美國。
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三歲的沈洋作為最年輕的參賽者,在全球最高級別聲樂比賽之一的英國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賽中,迎戰(zhàn)六百七十名參賽選手,全世界只有二十五名參賽高手可以最后到英國接受挑戰(zhàn),在最后的五人決賽中,沈洋脫穎而出,摘下了桂冠。他獲得了世界歌手稱號,獲贈卡迪夫獎杯(Cardiff Trophy)。
這以后,沈洋經常在國際歌壇揚名,一年多時間,他兩度獲在維羅納舉行的國際歌劇大賽首獎,二零零八年獲波列蒂·布通尼藝術家獎,他灌錄的唱片舒伯特《冬之旅》,由風林唱片在中國首度推出。目前他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林德曼青年藝術家發(fā)展計劃及茱莉亞音樂學院歌劇中心成員。
可以由一個音樂學院尚未畢業(yè)的學生,一躍成為國際級的歌唱藝術家,沈洋向亞洲周刊表示,成功的秘密武器不是來自天賦或者音樂世家,卻是他根植的中華文化。在香港演出的曲目,涉及歷史、宗教、文學、詩歌,沈洋覺得:“最重要的基礎,要植根于根本的文化之上。”即使學的是西洋文化,沈洋認為:“東方的文化不能丟失,這才是我的立足之本。”
沈洋有一個最簡單的意念,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文學,需要詩歌,也需要能觸摸到你我心靈的音樂。
擁抱中國文化,沈洋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時就涉獵廣泛,他懂德、意、法、俄四國外語,還說是在完善之中。沈洋舉例表示,要把蹺蹺板的對方蹺起來,你要有差不多的重量。換言之,你要得到世界藝術大獎,你要有同樣份量的文化底蘊。一個華人,你要學好西方文化,同樣要先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出國前,沈洋將多年積累的二千多張音樂CD暫寄朋友家,這只是他一部分的收藏,留下的還有幾大箱書籍和樂譜。沈洋回憶說,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時,他不敢說收藏唱片最多,因為這和財力有關,但他一定是上音圖書館借譜子最多的一個,“借閱證可以作證”。
中國文化,造就了一個年僅二十四歲的西洋樂華人歌唱家,這個年齡即使是西方人都難以成為西方歌劇的音樂大師,而一個華人卻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