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個樂季以馬勒《第三交響曲》畫上句號后,7月12日,廣交2008~2009樂季的閉幕式音樂會又將由余隆指揮廣交用馬勒《第五交響曲》壓軸。
《第五交響曲》是馬勒創(chuàng)作中一個標志性的轉折點,新婚后被幸福包圍著的馬勒呈現(xiàn)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和朝氣,但細膩敏感的表達以及對于人生、社會、愛情的獨特思考從未平息……屆時,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曹錚也將在音樂會上傾情獻藝,她對馬勒作品的精確把握和出色演繹備受各方贊譽。
作品賞析
1902年2月,著名作曲家馬勒突然腸出血病危,幾乎同時他認識了艾瑪,兩人走進了婚姻殿堂,愛情使馬勒從死亡線上轉了回來。正是這兩件事對馬勒的人生觀起了決定性的影響,也形成了馬勒同年為此創(chuàng)作的第五交響曲中兩個明顯對立的主題。1904年10月馬勒《第五交響樂》在科隆正式演出,這部純器樂的作品由一個龐大的樂隊演奏,馬勒親自指揮。不過,直到他1911年臨終的前3個月,馬勒才將《第五交響曲》修改完畢。目前,《第五交響曲》已經(jīng)被公認為是馬勒一生交響樂體裁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經(jīng)典之作。
關于馬勒
馬勒是一位處在過渡時期的音樂家,與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畫家格斯塔·克里姆特同處一個時代。馬勒的大型管弦樂作品根植于德奧交響樂傳統(tǒng),以受到民族風格影響的晚期浪漫主義風格為表達形式。馬勒最重要的作品是10部交響曲和管弦樂伴奏的歌曲。馬勒的交響樂作品規(guī)模宏大,長度和樂隊的編制方面都是空前的,使他的交響曲具有更多表現(xiàn)自己情感想法的空間。龐大的樂隊,有時還包括場外樂隊和大規(guī)模的合唱隊。馬勒把合唱加入交響樂之中,以充分表現(xiàn)他的音樂中的哲理思想。馬勒去世50年后,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再為人所注意,只受到一小群人的推崇,直到一些著名指揮家(歐洲的布魯諾·沃爾特、喬治·索爾蒂、拉斐爾、美國的列奧納多·伯恩斯坦和英國的諾曼·德爾·馬爾)的大力提倡,才使馬勒的作品重新成為今日的保留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