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過,只要專心練琴,就會有很多的思想對練琴有啟示。比如我初練琴時讀考門夫人的《荒漠甘泉》,覺得練琴就是一條走向神的道路。有的網友戲言:“練琴是不是還需要學習毛澤東思想呀?”我認為也未必不可,只要你善于聯系實際。今天早晨讀四書之首的《大學》一章,又想到練小提琴。我把我的聯想陳述如下,看看是否有些道理。
孔子第一句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此為儒學“三綱八目”之三綱。 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親即新),在 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對于搞小提琴的而言,是否可以這樣解釋:學琴之道,在于把你自身所具有的潛能發(fā)揮出來,在于使自己從不會拉琴變成會拉琴的人,在于達到小提琴藝術的完美境界。呵呵,可以吧?
孔子第二句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句話不解釋,大家也知道什么意思,也會知道對練小提琴也意味著什么。我之所以把三年的練琴計劃都寫出來,之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希望大家勉強地拉到十級的《流浪者》,就是要希望大家“知止”即知道目標所在,知道應達到的境界,這樣才能夠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 躁,才能夠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顯然我很高興我已經在這樣做。比如正在一點點跟著VCD練習考級曲目。
孔子的第三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币馑际敲繕訓|西都有本末,每件事情都有始終。明白了本末始終,就接近規(guī)律了。我理解為練琴是根本,成功是枝末。練琴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開始應注重興趣,找自己合適的教材學習,而不是一開始就去練經典練習曲,是我現在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當然這句話只是下句話的引子,我也暫不展開說。
第四句話,也是《大學》的核心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此為儒學“三綱八目”之八目。意思很淺顯,只要了解“格物”的含義是研究事物的意思,全文都能明白。
我也從小提琴學習的角度上意譯它,就是說,歷史上的小提琴家要想名揚天下,先要在全國有一定的水平;要想在全國有水平,先要在自己的同學中有水平;要想在同學中有水平,先要練好小提琴;要想練好,先要一門心思練琴;要想一門心思練琴,先要使自己誠心學琴;要想使自己誠心學琴,先要去了解小提琴;要了解小提琴就要研究小提琴。研究小提琴后才能認識小提琴;認識小提琴后才能誠心學琴;誠心學琴后才能一門心思練琴;心思專一才能練好琴;練好琴后才能在同學里中顯出水平;在同學里顯出水平后才能進而達到全國的水平;達到全國的水平后你才可能揚名天下(在這段里我把“家族”改為“同學”,也許更符合實際情況)。
第五句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思是任何人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不可 能的。不注重內修這個根本,而奢想“外治”,從未聽說過!我可以理解為:不管是什么樣的人,都要以練琴作為根本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學有所成是不可能的事。不注重練琴,而注重成功,“未之有也”!
《大學》全文的“經”就是孔子的這幾句話,后面的是曾子對這幾句話的解釋。這幾句話就是所謂的“三綱八目”,儒家恰是循著“三綱八目”展開的,掌握了“三綱八目”,也就可以進一步揭開懦學的秘密。我想如果小提琴學習也能抓住這“三綱八目”,也許就掌握了打開小提琴大門的金鑰匙。儒家講“內修、外治”兩方面,其中修身是樞紐,具有很強的實踐色彩;小提琴也有“學習”和“成功”兩方面,而練習則是樞紐。這也是我提出“小提琴一起練”而不是“小提琴一起學”的原因。關鍵是實踐,實踐聯系著學習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