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周大風和孩子們在一起。 (資料圖片)
在北侖大碶采訪,陪同的街道干部無意中提起《采茶舞曲》的作者、著名音樂家周大風先生,說老先生像幾十年來鐘情音樂創(chuàng)作和音樂教育一樣,滿腔熱情投入到關愛青少年教育工作上,其對青少年的關愛之心令人欽佩,使人感動。于是,在一個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記者走進了周老先生的家。
老先生端坐在電腦前,一頭銀發(fā),風度依舊。“關心下一代,關鍵是教育!”得知記者的來意后,老先生思路清晰地說。
采訪中記者獲悉,還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周老先生看到母校北侖鄔隘小學的教學設施比較簡陋,為此他節(jié)衣縮食,給母校捐贈了一架鋼琴。那個時候,絕大多數(shù)的學校還只有一架“風琴”,于是,老先生捐贈的那架鋼琴便成了鄔隘小學的“鎮(zhèn)校之寶”。
退休后老先生回到老家定居,第二年他就主動與北侖區(qū)關工委聯(lián)系,意欲將經(jīng)典民樂帶進校園,以激發(fā)孩子們繼承、弘揚鄉(xiāng)土文化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此,他請來浙江大風音樂藝術專修學校的老師,免費為北侖的幾所學校演奏。面對臺下上千名師生,老先生用濃重的鄉(xiāng)音,給孩子們講述童年的學習經(jīng)歷,并以美妙動聽的旋律,給師生彈奏樂曲。每場演出,老先生既當主持人,又當講解員,還時不時地為孩子們唱上一段。那時,他已是86歲的高齡了。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周老先生寢食不安,他不僅第一時間為災區(qū)捐款,還連夜寫了一首《媽媽,我要回家》的新歌。當“媽媽,媽媽,我要回家”的歌聲在北侖幾所學校上空回蕩時,師生們潸然淚下。周老先生說:“音樂表現(xiàn)的是情感,我多么希望災區(qū)的小朋友能喝上一碗熱粥,能像正常孩子那樣有一個家,可以叫一聲媽媽……”
每年“六一”節(jié)到來之前,老先生總是不忘給孩子們送上“精神補品”。今年5月,他將自己新創(chuàng)作的《朗朗朗朗馬來了》、《更上一層樓》等18個兒童歌舞劇文字稿送給了區(qū)關工委。他說,如果有學校喜歡其中的哪一個,他十分愿意譜曲。
作為音樂家,周老先生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他常說:“興趣是學習的關鍵,父母要做孩子的玩伴,音樂有利于啟迪智慧,要讓音樂成為孩子們的朋友!敝芾舷壬帉戇^一本《幼兒教育三篇》的書,深受幼教工作者的歡迎,他希望教師把正確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使孩子們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新聞鏈接
周大風,寧波北侖大碶人,今年88歲。著名音樂理論家、國家一級作曲家、研究員、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那首曾經(jīng)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修改歌詞的《采茶舞曲》是周大風先生的代表作,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編為教材。退休后,周大風先生仍然擔任著浙江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藝術家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教育廳藝委會顧問及浙江社會藝術學校校長等職。
寧波日報記者 馮小平 通訊員 龔藝群 周山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