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年11月12日 )
一、統(tǒng)考科目
藝術常識、故事創(chuàng)作、影視劇評論寫作三門。
每門滿分100分,三門總分滿分300分。
二、考試內容和要求
(一)藝術常識
1、美術部分
通過以下美術作品,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相關信息:發(fā)表的時代及背景、材質品種(青銅、畫種、雕塑)、作者、主題內容、所屬流派(畫派、思潮、主義、團體等)、以及所產生的作用與影響。
中國部分:
(1)司母戊鼎(商、青銅、佚名)
(2)秦兵馬俑(秦、泥塑、彩繪、佚名)
(3)《洛神賦圖》(東晉、絹本設色、顧愷之)
(4)《九色鹿本生》(北魏、敦煌壁畫、佚名)
(5)《蘭亭集序》(東晉、書法、王羲之)
(6)《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唐、紙本墨筆、吳道子)
(7)樂山大佛(唐、石雕、佚名)
(8)《韓熙載夜宴圖》(五代南唐、絹本重彩、顧閎中)
(9)《清明上河圖》(北宋、絹本設色、張擇端)
(10)《富春山居圖》(元、紙本水墨、黃公望)
(11)拙政園(明、山水園林、佚名)
(12)《懸崖蘭竹圖》(清、紙本水墨、鄭燮)
(13)《愚公移山圖》(1940年、國畫、徐悲鴻)
(14)《蝦趣》(1951年、紙本設色、齊白石)
(15)《青城坐雨圖軸》(1933年、水墨山水、黃賓虹)
(16)《三毛》(1935年、系列漫畫、張樂平)
(17)《開國大典》(1953年、油畫、董希文)
(18)《一九七四年·長江》(1974年、油畫、吳冠中)
(19)《踱步》(1979年、油畫、陳逸飛)
(20)《父親》(1980年、油畫、羅立中)
外國部分
(1)《擲鐵餅者》(大理石雕塑、公元前5-4世紀、米隆)
(2)巴黎圣母院(教堂建筑、始建于1163年、早期哥特式風格的代表)
(3)吳哥窟(廟宇建筑、始建于12世紀、柬埔寨高棉古典建筑)
(4)《最后的晚餐》(壁畫、文藝復興盛期約1495-1498年、達芬奇、古典主義)
(5)《大衛(wèi)》(雕塑、文藝復興盛期1501-1504、米開朗基羅、古典主義)
(6)《雅典學院》(壁畫、文藝復興盛期1509-1511年、拉斐爾、古典主義)
(7)浮世繪(版畫、江戶時代約1603-1867年間、花街柳巷藝術)
(8)《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油畫、約1618年、魯本斯、巴洛克風格)
(9)《自由引導人民》4水平和垂直的被分層排列,其水平和垂直的風格,甚至超過了以往,格爾尼卡格爾尼卡(油畫、1830年、歐仁·德拉克羅瓦、浪漫主義)
(10)《日出﹒印象》(油畫、1872年、莫奈、印象主義)
(11)《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油畫、1886年、修拉、新印象主義,又稱點彩派)
(12)《向日葵》(油畫、19世紀、凡高、后印象主義)
(13)《思想者》(雕塑、1880-1900年間、羅丹)
(14)《舞蹈》(油畫、1910年、馬蒂斯、野獸主義)
(15)《鏈子上一條狗的動態(tài)》(油畫、1912年、巴拉、未來主義)
(16)《自行車輪》(現成品、1913年、杜桑、達達主義)
(17)《在光之中,第559號》(油畫、1931年、康定斯基、抽象表現主義)
(18)《4水平和垂直的被分層排列,其水平和垂直的風格,甚至超過了以往,記憶的永恒》(油畫、1931年、達利、超現實主義)
(19)《格爾尼卡》4水平和垂直的被分層排列,其水平和垂直的風格,甚至超過了以往,格爾尼卡格爾尼卡(油畫、1937年、畢加索、立體主義)
(20)《瑪麗蓮·夢露》4水平和垂直的被分層排列,其水平和垂直的風格,甚至超過了以往,格爾尼卡格爾尼卡(雙聯(lián)畫 、1967年、安迪·沃霍爾、波普藝術)
2、音樂部分
通過以下音樂作品,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相關信息:發(fā)表的時代及背景、曲作者、演奏器樂、作品所傳達的意境以及產生的作用與影響。
(1)《十面埋伏》(琵琶曲,王君錫傳譜)
(2)《梁!(小提琴協(xié)奏曲,陳鋼、何占豪)
(3)《黃河大合唱》(鋼琴協(xié)奏曲,冼星海)
(4)《二泉映月》(二胡曲,華彥鈞)
(5)《茉莉花》(江南民歌,何仿加工創(chuàng)作)
(6)《命運交響曲》(交響樂,貝多芬)
(7)《月光》(鋼琴曲,德彪西)
(8)《鄉(xiāng)村騎士》(歌劇,馬斯卡尼)
(9)《藍色狂想曲》(爵士樂,喬治·格什溫)
(10)《天鵝湖》(芭蕾舞曲,柴科夫斯基)
3、戲劇文學部分
通過以下戲劇和文學作品,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相關信息:發(fā)表的時代及背景、作品的國別、作者名、主題內容及人物關系。
戲劇篇目:
(1)《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2)《哈姆雷特》(英國,莎士比亞)
(3)《雷雨》(中國,曹禺)
(4)《茶館》(中國,老舍)
(5)《暗戀桃花源》(中國臺灣,賴聲川)
文學篇目:
(1)《變形記》(奧地利,卡夫卡)
(2)《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奧地利,茨威格)
(3)《老人與海》(美國,海明威)
(4)《傷逝》(中國,魯迅)
(5)《金鎖記》(中國,張愛玲)
(6)《圍城》(中國,錢鐘書)
(7)《邊城》(中國,沈從文)
(8)《活著》(中國,余華)
(9)《動物兇猛》(中國,王朔)
(10)《挪威的森林》(日本,村上春樹)
4、電影部分
通過以下電影作品,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相關信息:作品的國別、導演名、主要劇情及人物關系。
中國部分:
(1)《一江春水向東流》(蔡楚生)
(2)《黃土地》(陳凱歌)
(3)《芙蓉鎮(zhèn)》(謝晉)
(4)《本命年》(謝飛)
(5)《秋菊打官司》(張藝謀)
(6)《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
(7)《東邪西毒》(王家衛(wèi))
(8)《一一》(楊德昌)
(9)《17歲的單車》(王小帥)
(10)《功夫》(周星馳)
(11)《三峽好人》(賈樟柯)
(12)《云水謠》(尹力)
(13)《瘋狂的石頭》(寧浩)
(14)《集結號》(馮小剛)
(15)《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
外國部分
(1)《摩登時代》(英國,查理·卓別林)
(2)《西北偏北》(英國,阿爾弗萊德·希區(qū)柯克)
(3)《天堂影院》(意大利,朱賽佩·托納托雷)
(4)《死亡詩社》(澳大利亞,彼德·威爾)
(5)《與狼共舞》(美國,凱文·科斯納)
(6)《辛德勒的名單》(美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7)《阿甘正傳》(美國,羅伯特·澤米基斯)
(8)《這個殺手不太冷》(法國,呂克·貝松)
(9)《肖申克的救贖》(美國,弗蘭克·達拉邦特)
(10)《羅拉快跑》(德國,湯姆·提克威)
(11)《黑客帝國》(美國,沃卓斯基兄弟)
(12)《千與千尋》(日本,宮崎峻)
(13)《天使艾米莉》(法國,讓-皮埃爾·熱內)
(14)《阿凡達》(美國,詹姆斯·卡梅隆)
(15)《盜夢空間》(英國,克里斯托弗·諾蘭)
5、電視部分
通過以下具體電視節(jié)目或欄目,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相關信息:生產、制作、成立年代、節(jié)目類別、節(jié)目形式、表現特色、作品主創(chuàng)人員、主要情節(jié)及人物形象。
電視。
(1)《武林外傳》(尚敬導演)
(2)《士兵突擊》(康洪雷導演)
(3)《潛伏》(姜偉導演)
(4)《奮斗》(趙寶剛導演)
(5)《圍城》(黃蜀芹導演)
電視欄目及頻道
(1)《藝術人生》(中央電視臺)
(2)《楊瀾訪談錄》(上海東方衛(wèi)視)
(3)《人與自然》(中央電視臺)
(4)《百家講壇》(中央電視臺)
(5)《快樂大本營》(湖南衛(wèi)視)
(6)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
(7)《第十放映室》(中央電視臺)
(8)《大師》(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
電視紀錄片
《故宮》(周兵導演)
《幼兒園》(張以慶導演)
電視綜藝晚會:
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2006年—2010年)
6、考試方式
考試以客觀性基礎常識為主,思考性常識為輔,通過靈活多樣的閉卷筆試考核方式(如填空、選擇、判斷、連線、簡答題等),考查學生的基礎素養(yǎng)。
本門課程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故事創(chuàng)作
1、創(chuàng)作內容
1) 事件:故事應由一個或多個具體事件構成。
2) 人物:構成事件發(fā)展的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
注意以下方面:
a.外貌特征與心理特征的描述。
b.人物之間的關系。
c.性格的發(fā)展。
3) 場面
構成事件發(fā)展的環(huán)境。
注意以下方面:
a.適當介紹時間、地點
b.環(huán)境的特征。
c.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4) 主題
通過事件表達的中心思想。
注意以下方面:
a.不要在故事中將主題直白出來,而要通過故事本身,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含義。
b.主題可大可小,切忌為求深刻,胡編亂造。
5) 故事風格
事件被處理成的效果。
注意以下方面:
a.可以是生活化的,講求真實、自然。
b.也可以處理成其他效果。比如:幻想式的,童話式的,等等
c.不必刻意為之。
2、創(chuàng)作要求
1)故事的立意
2)故事的形象化程度
3)敘事的清晰、集中程度
4)戲劇沖突的強烈程度
5)故事情調的營造程度
6)人物性格的準確程度
7)對話是否切合實際,語言是否自然、有個性
3、考試形式
1) 根據提供的文字、圖片等資料,編寫相關的故事。必須使用圖片等資料所提供的時間和空間、人物形象以及物件。
2) 考試時間120分鐘。
3) 1500—2000字。
(三)影視劇評論寫作
1、影評內容
1) 主題的揭示
任何一部藝術作品都試圖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藝術語言傳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影視作品亦不例外,評論者必須通過對作品的讀解把握影片內容和主題揭示;對主題讀解和把握雖可能有所差異,但它相對地具有客觀性、準確性;對主題準確且深入的理解與分析,是對考生視聽語言讀解能力以及思考的綜合、概括能力的考核。
2) 情節(jié)結構的把握
能用最簡練的語言介紹銀幕故事;能對全片的情節(jié)結構準確把握,了解全片情節(jié)的起點、中點和終點;對情節(jié)結構的設置與人物主題的必然關系有一定認識。
3) 人物和人物關系的分析
分析作品中主次人物及他們的關系;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復雜性;把握和分析人物關系發(fā)展中的矛盾沖突以及解決的方式,他們和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的關聯(lián)。
4) 視聽語言的初步讀解
對影像的讀解主要包括畫面、色彩、燈光、鏡頭運動方式等;對聲音的讀解主要包括音樂和音響,臺詞和對白、旁白等;還有蒙太奇以及表演、細節(jié)等的讀解與分析。
鑒于考生只是初涉影視藝術,故視聽語言的讀解和分析,要善于抓住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和段落,或他們在開頭、結尾高潮中的綜合運用。
以上為影評寫作可能涉及的主要內容,一一列出并不意味著考試必須面面俱到,影評寫作應根據實際情況,提倡在相對完整(思想與藝術)的分析基礎上,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2、影評要求與考試形式
1) 影視劇評論屬議論文范疇。切忌寫成純感性的讀后感,隨筆、散文之類。
2) 除按中學議論文的一般寫作標準要求考生,鼓勵視角新穎、觀點獨特而又言之有理的個性鮮明的文章。
3) 考場內當場觀看影視劇短片二遍;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觀摩時間不計在內,觀摩時間為30分鐘);評論文章字數為1500字以上。
·【專題】第九屆全國聲樂比賽專題報道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表演類專業(yè)招生統(tǒng)一考試內容和評分標準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音樂類專業(yè)招生統(tǒng)一考試內容和要求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統(tǒng)一專業(yè)考試將于2011年1月舉行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單簧管考級精講視頻
·視唱練耳分級教程精講視頻
·和聲學教程精講視頻
·音樂理論基礎精講視頻樓天宇主講
·中國音樂學院爵士鼓考級精講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