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不只是“淘金”
時至今日,如果在網(wǎng)絡上搜索梁大南的新聞,仍能看到關(guān)于他在2000年時曾經(jīng)在整個文藝界都轟動一時的“跳槽”事件。那時,梁大南向所在單位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遞交了一份辭聘報告,打算前往上海廣播交響樂團。但作為知名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大師,梁大南做出的選擇是我國高雅藝術(shù)界前所未有的“手筆”:辭掉鐵飯碗,從中央到地方。
當時的媒體曾為梁大南算了一筆賬:梁大南在中央歌劇院的每月工資額為500元,還只能領(lǐng)取60%,其余每演出一場還有一點收入。粗粗一算,梁的年收入為4萬元左右。而上海廣播交響樂團則開出了年薪25萬元的優(yōu)厚待遇。這樣看來,梁大南的“跳槽”之所以被稱為“淘金”就顯而易見了。
10年之后再憶往事,梁大南依舊坦然。他將自己的“跳槽”歸結(jié)為兩點原因:首先的確是因為報酬水平的“天壤之別”;其次那時的文藝團體都處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工資不高,從業(yè)者對工作環(huán)境的不滿等因素造成了人心動蕩,梁大南選擇了在上海廣播交響樂團工作,也是因為這個氛圍更加職業(yè)化。在上海廣播交響樂團從業(yè)的3年之中,梁大南演奏了大量的經(jīng)典作品,在3年合約期滿之后就回到了北京當老師。而那一次的經(jīng)歷,也對于業(yè)界產(chǎn)生了影響,“自從我的‘出走’之后,專業(yè)院團中從業(yè)者的工資待遇和管理水平、演出市場的運作等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并開始與國際接軌,這在國交愛樂等交響樂團都能看得出來,F(xiàn)在看來,我當初的‘出走’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吧。”梁大南笑著說。
天津籍小提琴家11日為家鄉(xiāng)父老帶來專場音樂會
天津籍小提琴家梁大南將在11日為家鄉(xiāng)父老帶來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海河兒女系列之六——《梁·!澜缰√崆偌伊捍竽蠈鲆魳窌贰T谘莩銮,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講述了自己與小提琴的不解之緣。
9歲開始學琴
梁大南學琴的緣由其實非常簡單,因為他的母親就是天津交響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那時9歲的梁大南正是愛玩愛鬧的年紀,一下子讓坐在那兒學琴,從最開始的有興趣到慢慢枯燥乏味,幾乎是被母親“逼著”在練習。雖然一開始只能用《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的改編小提琴曲和樣板戲來練琴,但隨著進入了天津音樂學院附中,開始慢慢接觸一些西方古典的樂曲,梁大南漸漸沉靜并愛上了小提琴。
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9歲學習小提琴已經(jīng)是“落后于人”了,但梁大南笑言雖然9歲才開始練,可在那之前就已經(jīng)因為在媽媽身邊的耳濡目染,積累了對音樂的初級認識,這也讓他在后來的工作中格外注重青少年的音樂教育問題。
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梁大南在言語中毫不掩飾對故鄉(xiāng)的情懷,“我對天津感情很深,從小在天津長大,天津是個有深厚經(jīng)濟文化基礎的城市。我們天津很早就有了歌舞劇院,文化底蘊濃厚。我從小生長在歌舞劇院的大院里,雖然幼年并沒有接觸樂器,但那個環(huán)境也給了我長久的熏陶,最終也引領(lǐng)我走上這條路。我喜歡這座城市,也喜歡這里的音樂氛圍!
天才不起決定性作用
1984年畢業(yè)于天津音樂學院,同年參加全國小提琴比賽并獲獎,隨后考入中央樂團交響樂隊,1986年任樂團首席,成為中央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首席。那時的梁大南被無數(shù)習琴者和專家稱為“天才”。時光荏苒,已是不惑之年的梁大南對于“天才”二字又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我當年的成功有所謂‘天才’的因素,但天才不起決定性作用!绷捍竽险J為,天才就是一種才能,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才能,“我也算不上天才,每個人的潛力是不一樣的,再有天才不付出努力也不行!睂τ诋斚掠楷F(xiàn)出眾多被稱為“鋼琴神童”“小提琴神童”的天才兒童,梁大南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憂慮,“從小就被稱為天才是件很可怕的事兒,因為很可能這個人長大后就銷聲匿跡了。一個人的音樂才華其實并不需要從小就迸發(fā),而是要通過慢慢積累而形成的。世界觀和理解力會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慢慢成熟而變化,音樂中有許多內(nèi)涵都要等孩子成長之后才能掌握。我認為,讓孩子正常地成長是最重要的,不要樹立‘天才兒童’這樣的榜樣,這會讓孩子和家長對于音樂的認識發(fā)生偏離!
莫陷入“考級狂熱”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練習小提琴,在梁大南看來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由此而來的“考級狂熱”也成為當代音樂教育的隱憂。“其實學小提琴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它必須要花很長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要具備很多的很多的條件。有許多孩子不是一上來就能學得非常投入,因為孩子都是非常喜歡在這種玩兒的氛圍之中,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先培養(yǎng)孩子,在非常輕松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下,讓他們慢慢地喜歡樂器,喜歡音樂。很多小孩最開始應該說喜歡音樂,但是通過漫長的學習,覺得非常艱苦,非常累,要花很多的時間,而且占去了他很多的快樂的時光。這個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我建議家長可以開始先接觸一些音樂,或者先學一點鋼琴,因為鋼琴是基礎,了解一些初級的音樂理論和基礎知識,這樣對他將來無論是學小提琴、大提琴、管弦樂或者民族樂器都有很大的幫助!
音樂教育是根本
如何讓高雅音樂走出附庸風雅的怪圈?這曾經(jīng)是擺在很多專家學者面前的難題。而梁大南給出的答案是:腳踏實地地從幼年時期培養(yǎng)積累和教育,這是最有用也是最實際的!拔鞣椒浅V匾暶烙逃瑤缀趺總孩子都學習過一樣樂器,雖然他們很少在學習之后從事這個行業(yè),可以從小培養(yǎng)一個很好的音樂欣賞者,參加樂隊也能培養(yǎng)他們團體合作的精神!
梁大南有一段對他觸動很大的經(jīng)歷。在美國巡演時,他住在美國普通人家的社區(qū)里,房東是兩個白天開著除草器做工的農(nóng)民夫婦。但就是這樣的一對夫婦,他們晚上回家就換上晚禮服聽音樂會、演奏鋼琴和黑管。原來這家的丈夫在中學時學過鋼琴,而妻子學過黑管,這帶給梁大南很大的觸動,“一個美國的農(nóng)民在青少年時期也接受過很好的音樂教育,其實美國的歷史談不上什么傳統(tǒng)的東西,但他們的教育和培養(yǎng)還有整體對于文化的重視是最重要的。”
在成為教師之前,梁大南在三四個樂團都做過首席小提琴,用他的話說,首席的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這就是樂隊,周圍的人們都在盯著你的一舉一動”。當隨著年齡增長,尋求穩(wěn)定的心越來越迫切之時,他選擇了培養(yǎng)一些年輕人,進入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做教授,“我也從年輕時代過來的,知道在一個樂隊里你如何去運作,如何在樂隊里工作并走上職業(yè)演奏者的道路”。
稿源: 渤海早報數(shù)字報刊
· 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三輪【視頻】
· 紀念林耀基音樂會10號上演,徐惟聆憶恩師
· “弦上的思念”林耀基追思音樂會【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