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頭銜總讓人聯想到一個女子的美麗,智慧與幸運,而當這個頭銜同一種千余年歷久常新的技藝聯系在一起時,它所彰顯的,無疑便是對一個女子尊崇性的認同了。
生我者父母
同很多音樂名家一樣,章紅艷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得到了最早的音樂啟蒙。從事越劇工作的父母,在章紅艷七歲時及時而幸運地發(fā)現了她身上對琵琶近乎天然的靈感。于是,章紅艷便開始了她同琵琶一生難舍的情緣。1976年,考官面前的一曲高難《草原小姐妹》將章紅艷順利地送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她也是28年來中央音樂學院在福州招收的唯一一名學生。即使是今天回憶起來,章紅艷也依然難忘當時靈感的迸發(fā),就是在那一次,章紅艷第一次體會到音樂的魅力,第一次感到她與音樂融為一體。
教我者師長
從附小到附中,從民樂系本科到琵琶專業(yè)碩士,章紅艷在中央音樂學院完成了她在琵琶演奏道路上最初也是至關重要的蓄積。中國交響音樂泰斗,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曾經說:這個來自越劇之鄉(xiāng)的女孩子(筆者注:章紅艷祖籍嵊州),之所以能勇敢而成功地步入國際樂壇,是因為她從幼年起,便有幸同時接受東西方文化的雙重洗禮!中央音樂學院的多位導師,無疑是章紅艷在這條道路上的領路人。孫維熙,林石城等琵琶名師不僅向章紅艷親傳技藝,還為她向當時其他流派的名家學藝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條件。
給予我熱忱,勇氣,靈感者聽眾
1992年,章紅艷在自己的碩士畢業(yè)音樂會上。打破慣例,舉辦了自己的琵琶與管弦樂隊協奏音樂會。通過經久不息的掌聲,章紅艷告訴觀眾:她成功地完成了中國民樂與西洋樂完美結合的嘗試!芭门c交響樂團”將成為她藝術生命中最值得期待的主題。 1999年,章紅艷應邀前往德國與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霸王卸甲》,首次排練后,音樂會的主辦方當即決定取消一個本國作曲家的作品,當地的經紀人與章紅艷相約,明年 再來,后年再來!通過異域文化界的認可,章紅艷告訴觀眾:她的技法與風格在國際舞臺上已經爭得一席之地。
2002年,紀念香港回歸5周年大型演出上,章紅艷率領兩岸三地500名琵琶樂手組成的龐大軍團,演奏著名的《陽春白雪》,成為那場音樂會最激動人心的輝煌亮點!通過恢宏激越的氣勢和無人比肩的風范,章紅艷告訴觀眾:她的演奏與琵琶結成了一體, 她是當之無愧的“琵琶皇后”。 2003年10月起,章紅艷站在了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團演出的舞臺上。與以往不同,她不單是樂手,也是音樂總監(jiān);她不單傾心于演奏,也要心系“彈撥交響”的發(fā)展。通過臺上對樂團深情的一望,章紅艷告訴觀眾:她堅信好的音樂,觀眾會欣賞,會接受。 … … 2004年12月7日,章紅艷接受北大電視臺“大講堂”節(jié)目獨家專訪,與主持人范美回首一段屬于自己,屬于琵琶的心路歷程。
人物檔案:
章紅艷 青年琵琶演奏家,享有“中國的琵琶皇后”之美譽。
中華全國年聯合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榮譽會員兼高級顧問。 1982年,獲全國少年民族音樂比賽第一名 1989年獲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獎 1992年獲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第一名 1998年獲中央音樂學院第三屆楊雪蘭音樂教育獎 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同時不斷以演奏家的身份參加國內外重大音樂節(jié)及演 出活動。在國內許多城市舉行獨奏音樂會和以"琵琶行"命名的巡回演出,受到評 論界和公眾的熱忱關注和評價。她曾先后應邀訪問德國、法國、荷蘭、韓國 、新 加坡、泰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曾先后與韓中杰、鄭小瑛、胡詠 言、 陳佐湟、陳燮陽、賴德梧(加拿大 、托馬斯.斯利普(美國)、胡炳旭 、 張培豫(臺灣)、葉惠康(香港)、黃建康(澳門)等中外指揮家及中國國家交 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 、愛樂女室內樂團、廣州樂團、香港泛亞交響樂團、澳門中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愛沙尼亞國家交響樂 團、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并自1992年始,由先科激光唱片公司、 BMG唱片公司、新加坡唱片公司、上海聲像出版社錄制出版《塞上曲 》、《大師意境集》 、《紅艷華章 》、《雨的聯想》等CD專輯 。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