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請讓你們的音色更飽滿一點!”,“銅管樂請把握好進入旋律的時機!”3月22日下午,羅湖區(qū)黃貝路一角的深圳交響樂團排練廳內(nèi),滿頭銀發(fā)的克里斯蒂安-愛華德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用清晰明了的指揮將整個樂隊帶入了普羅科菲耶夫《第五交響曲》的音樂世界。
從2008年3月來到深交任音樂總監(jiān)至今,愛華德的異國執(zhí)棒生涯正好度過了三個年頭。這三年,這位在臺上不茍言笑、臺下卻和藹可親的德國老頭令深交的演奏水平煥發(fā)出了別樣的光彩。這支樂團的進步讓所有關(guān)心它的人有目共睹。
三年約滿之際,愛華德毫不猶豫地與深交再次續(xù)約。他對本報記者說:“我眼看著音樂讓深圳美好起來。我有信心讓交響樂成為深圳的城市之光!
1、調(diào)教樂團猶如調(diào)制雞尾酒
2011年的深交首場音樂季演出,演奏的是馬勒《第三交響曲》,場面恢弘,效果震撼。頗具意味的是,三年前,愛華德作為中國首位外籍音樂總監(jiān)入主深交時舉行的首場演出,演奏的同樣是馬勒的作品,當時是《第五交響曲》。在自己與深交的兩段合同期伊始,愛華德都選擇公認為演奏難度之王的馬勒作品,是不是有什么寓意呢?
聽到記者的問題,愛華德神秘地笑笑說:“也許吧。馬勒確實是我最鐘愛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交響樂團演奏水平的試金石。我確實想讓大家聽一聽,深交在這三年中發(fā)生了多么顯著的不同!
如果觀眾在音樂會上正巧坐在樂團的后方,那么,除了聆聽音樂之外,欣賞愛華德的指揮也是一種享受。他手中的指揮棒劃出一條又一條美麗的弧線,輔之以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將不同音色的樂器“歸攏”到音樂主題下,時而如絲絨般柔滑,時而如洪鐘般響亮,將聽者的耳朵“伺候”得非常舒坦。
三年時光,深交在愛華德的調(diào)教下一點一滴地發(fā)生變化。他說:“在我剛剛來到深圳的時候,樂團雖然也可以演奏馬勒,但是音樂的感覺表現(xiàn)得還不夠充分。而現(xiàn)在樂團猶如一個傾訴者,已經(jīng)能夠傳遞出音樂更多的意義和內(nèi)涵,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聲音!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讓這支成長中的城市樂團發(fā)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愛華德究竟施展了什么樣的魔法?他透露道,秘訣就是讓樂隊的每一位演奏員學會互相聆聽,用拉室內(nèi)樂的感覺感受他人的聲音,協(xié)調(diào)彼此的音量與音色,而不是你拉你的、我拉我的。這樣,樂隊才能成為一個整體,傳達出的音樂才能打動人。
“調(diào)教樂團就像調(diào)制一杯雞尾酒一樣,急不得,只有用心配制各種元素,音樂才能像酒一樣醉人”,愛華德比喻說。
2、“樂章間鼓掌”不必太介意
幾乎每場交響樂音樂會上,同一首樂曲的樂章之間,總會響起觀眾不合時宜的掌聲。此時,愛華德總是輕輕地放下指揮棒,靜靜地站在指揮臺上,等觀眾安靜下來之后,再讓下一個段落的音樂響起。
從交響樂基礎深厚的德國來到交響樂文化并不普及的深圳,屢屢碰到這種現(xiàn)象,愛華德會不會感到失望?令記者意外的是,愛華德對此并不以為意。他說:“其實樂章之間鼓掌在歐洲也會有的,問題不是很大。我只考慮能否把音樂內(nèi)涵傳達給觀眾,觀眾能夠感受到我們表達的意思和音樂傳達的東西,在觀眾與樂隊之間引起共鳴就可以了。音樂應該成為輕松的東西。只要觀眾喜歡,樂章間鼓掌沒什么關(guān)系的!
由于身兼德國柏林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和深交音樂總監(jiān)雙職,愛華德每年都在柏林和深圳之間飛行穿梭——四個月在深圳,八個月在柏林。許多觀眾疑惑的是,深交音樂總監(jiān)的責任應該不僅是指揮幾場音樂會那么簡單。愛華德不在深圳的那八個月中,如何“遙控”樂團的音樂業(yè)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