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較少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城港市下屬的東興市境內(nèi),面臨南海,主要從事沿海漁。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京族人口數(shù)為22517人。京族同時也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會演奏獨弦琴的民族。
獨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彈弦樂器,也是中國、日本、越南三個國家共有的民族樂器。獨弦琴,京語稱“旦匏”,據(jù)有文字記載可追溯到殷代。據(jù)《拾遺記》載:“師延在軒轅之世,為司樂之官,及殷時,總修三皇五帝之樂。拾一弦琴則地祗皆升。吹玉律則天神俱降!睋(jù)《新唐書》載:“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首(虺(Hui)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張弦無軫,以弦系頂!绷磔d:“復以半匏,皆彩畫之,加上銅甌,以作為琴,作虺文橫其上,長三尺余,頭曲如拱,長兩寸,以條系腹穿甌及匏木!
一、獨弦琴的種類
獨弦琴有竹制和木制兩種。獨弦琴結(jié)構簡單,以半邊長大的竹筒或楠木做琴身,在琴左側(cè)釘上一跳小柱,柱上系上一條弦線,由高至底拉向右側(cè),演奏時用左手按住小柱,右手以小竹片彈撥。基礎聲區(qū)聲音粗糙,有沙沙聲;低音區(qū)豐厚飽滿;中音區(qū)清澈明亮;高音區(qū)短促尖細。多用1/2至1/6泛音。宜演奏緩慢抒情的曲調(diào)。用推拉搖桿產(chǎn)生各種滑音、倚音、波音、回音、顫音,特色鮮明?瑟氉嗷虬樽。伴奏京族民歌效果較好,琴聲配著曲調(diào),音色十分幽雅。獨弦琴的樂曲流傳最廣的有《高山流水》、《騎馬》、《相思曲》、《搖網(wǎng)床》和《漁家四季歌》等!陡呱搅魉费葑嗥饋,曲調(diào)抑揚頓挫、清雅悠揚,像逶迤的小溪淙淙作響,流過靜靜的山林,仿佛在人們面前展示了大自然的潺潺流水和南方美好的山林景色。我國著名獨弦琴演奏家有田昌、冷定慧、何紹等,民間藝人有阮世和、蘇善輝、裴永東等。
二、獨弦琴的傳說
在民間,獨弦琴的由來有著美麗的傳說。關于傳說,一說是南海龍宮的仙琴。敘事長詩《琴仙》中說:鯊魚精向南海龍王七公主求婚不成懷恨在心,盜走龍宮的蜈蚣笛到京族地區(qū)興風作浪,搞得“人間亂糟糟”。七公主奉龍王之命,抱著獨弦仙琴到人間降伏了鯊魚精。傳說獨弦仙琴的弦是用七公主的頭發(fā)接的。她總共有仙發(fā)九萬九千九十九根。仙發(fā)接起的獨弦仙琴:
“彈得瞎子眼復明,彈得聾子耳朵靈。
彈得跛子好了腳,彈得哭聲變笑聲。
彈得后生洞簫又吹了,彈得姣姣琴聲又響了。
彈得大叔螺號更動聽,彈得嬸嬸又把舞來跳。
彈得啞巴又唱歌,彈得昏睡的人又醒了!
后來,鯊魚精為了報仇,趁七公主睡著的時候,將獨弦仙琴的弦弄斷,把七公主的頭發(fā)拔光,最后只剩下一根。琴仙七公主寧愿自己死去,拔下最后一根壽命仙發(fā),接上了獨弦琴。所以獨弦琴是仙人所授,一代一代傳下來,至今仍然彈奏。
另一個傳說是:古時候,京島上有個小姑娘叫杜美英,剛生下幾天,父親被財主逼債而死,母親又被財主搶走,當?shù)赜袀王嫲姥(京語,即大娘)收養(yǎng)了她。轉(zhuǎn)眼美英長到了14歲,京島遭到龍卷風的襲擊,王嫲姥的茅屋被掀掉,鍋被砸爛了。母女倆被迫到院里京島的十萬大山以行乞為生。一天,母女倆行乞到一座廟堂,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尼姑收留了她們。原來老尼姑是位仙人,她見母女倆心地善良,便將獨弦琴傳授給杜美英。以后母女倆回到京島,美英常常利用空閑時間為京族人民演奏獨弦琴,并教會人們制作和演奏,獨弦琴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