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音樂具有陶冶情操,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耐久力及完美做事風格作用,所以許多學生在童年時期就選擇了學習一門樂器演奏技術,但樂器演奏不僅需要特定的天賦,同時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十分重要。
出于對藝術事業(yè)的孜孜追求,近年來自己所輔導的學生有數(shù)名學生分別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山西大學等知名學府,多人多次在全省藝術表演中獲一等獎,本人也曾獲山西省第十屆杏花獎,本文擬結合自己多年二胡教育實踐,談談經驗體會,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基礎階段教學
1.基礎教學對老師的耐心、愛心、心理學、方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基礎教育階段其實是最艱苦的時期,在此階段許多學生的學習目的還很模糊,有的是一時興起、有的是盲目跟風、有的確有音樂天賦,這時學生由于年少好動或嬌生慣養(yǎng)不能堅持,這期間老師要善于引導,多練習一些學生熟悉的曲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中,老師既是教學者也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引導者,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及時鼓勵,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此階段只有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采取正確的練習才能打下良好的初步基礎。
2.練習曲訓練十分重要,要克服急于求成、不予重視的傾向
二胡練習曲是二胡基礎訓練的重要部分,顧名思義,練習曲是以單純技術練習和提高為目的。在二胡練習中,通常主要包括音階練習、指法練習、弓法練習、換把練習、節(jié)奏練習、地方風格練習、轉調練習幾個問題。而每一個部分又各自包含著許多不同側重的練習內容,如在弓法練習中就有長弓、快弓、墊弓、頓弓、拋弓等。這些內容訓練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大曲子的演奏質量,要下大氣力練習。
3.在練習曲訓練中也要盡量表情達意
在二胡教學中,我們常?梢钥吹接行⿲W生技術比較踏實,他們反應靈敏、學習進度較快,有些高難技巧也可以輕而易舉地予以完成,因而在演奏樂曲中干凈利落,但是在聽完他們演奏后,你總有有音無樂、雖登堂卻未入室之感,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使人沉浸于樂曲的意境之中。如在演奏《三門峽暢想曲》這首氣勢磅礴的樂曲時,在快板部分,總像是在搞技巧的羅列和堆積,缺少傳情達意;在中板抒情部分,又住往顯得干燥和呆板,缺少細膩,這樣當然也談不上藝術魅力,學生也常常感到苦惱,自訴在演奏時不能投入音樂意境之中,情緒表達不出來。原因有很多,如學生的知識面窄,生活經歷積累和凝聚的藝術修養(yǎng)差。但我認為:由于二胡演奏技術的學習和提高往往從練習曲中去獲得,而大多數(shù)練習曲又缺乏一定的旋律性,再加上教師不善于用豐富的聯(lián)想去啟發(fā)學生,在練習曲中也同樣以一定的音樂情緒去進行藝術處理,那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一拿起琴來就做技巧練習,技術上去了,而音樂表現(xiàn)力則無從談起;技術水平再高,也只能學成依樣畫葫的工匠,而絕不能成為音樂家。練習技巧是為拉好樂曲服務的,技巧要融合在音樂情緒中,使之水乳交融,因此練習曲寫作除要突出某一專門內容外,同時還要特別注意使之盡量具有旋律化,因為旋律可以獨立地表達情感,構成音樂形象,練習曲旋律化豈不是兩全其美?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大量的歌曲和樂曲片段作初學二胡練習曲,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有些像音階練習、琶音練習,就談不上旋律化要求,但也一定要有廣泛的音樂聯(lián)想,來喚起自己的某種音樂情緒,練習曲旋律化就是為了有助于達到以情帶聲、聲中含情的目的。
4.要把音質、音準、音色訓練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視
由于二胡演奏者的演奏是被聽眾所欣賞的,因此演奏者的音準、音質、音色訓練尤為重要。要認真分析名家的演奏方法,取其精華,嚴格按專業(yè)標準不厭其煩地反復訓練。在藝術實踐中,演奏者聲音變化貧乏、單調都會使音色產生不美的效果,要訓練學生通過左手按弦力度不同、顫指方法運用的不同、顫指幅度大小的不同、顫指松緊的不同、右手運弓力度的不同、弓毛觸弦點位置的不同等手段來使聲音的色彩、音質、音色產生明顯的變化,使聲音變得明亮或暗淡;細膩或粗獷;華麗或樸實;柔美或剛硬;厚實或飄浮;圓潤或干澀。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